眾所周知,經(jīng)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而遭遇過摧毀的德國,其重建速度是飛快的;但眾所不知的是,對于很多老房子,德國人都保存著當初的建筑圖紙,由于炮彈的破壞力主要作用在屋頂和上部的墻壁,硝煙散盡后,大批老房子在原來的根基上又得到了很快的修復。
這件事情,是筆者的一位老房東庫爾特告訴我的。這個樸素儉省的德國老頭兒,臉上常常掛著謙卑的微笑。對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他如數(shù)家珍。在州政府大樓附近,有一個檔案館,庫爾特的爺爺在二戰(zhàn)前擁有的二十多座公寓樓的建筑圖紙,至今仍保存在里面。
由于種種原因,庫爾特家的房子并沒有全部恢復。然而,若是綜觀全德境內(nèi),老房子還是有不少的。在這里,不但有零星的老房子散布在城鄉(xiāng),幾乎每個城市都成片地保留著老社區(qū)。
德國人對于老房子懷著很濃厚的情感,一般總是充滿憐惜地盡可能地保留。而對于新房子,他們卻很苛刻,破土之前,反復討論,反復計劃,可謂智者千慮。
由于地理的原因,德國人不用擔心地震的威脅,盡管如此,德國人造起房子來依然一絲不茍。人們在考慮經(jīng)濟實用和審美原則的同時,還非常注重安全、節(jié)能、環(huán)保、交通和整體布局。
現(xiàn)代德國很年青,漫長的城邦歷史為人們留下了無數(shù)的宮殿式建筑。公共財政不足以維護和保養(yǎng)眾多的老式建筑,于是,很多大房子被用作政府辦公樓、學校和圖書館等。不符合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舊建筑,德國人很少將其視為眼中釘而一拆了之。相反,他們更樂于鉆研各種改造技術,使其變得更為實用和更加節(jié)能。
德國人在改造老房子時,既盡可能地保持原狀,但又注重水、電、網(wǎng)絡和安全節(jié)能方面建設不落伍于現(xiàn)代建筑。對于現(xiàn)代建筑,要衡量其品質(zhì),首要考察的,便是其安全性——盡管人們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
說到安全,德國巴符州有一座獲得州優(yōu)秀建筑的房子,是一座教學樓。這里,每個教室都有逃生門,直接通到露天的走廊和逃生樓梯。
對嚴肅的德國人來說,逃生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警報就是命令,哪怕出現(xiàn)“狼來了”的謊警。警報一響,人們的第一反應必定是沿著逃生通道向外走,即使一切看起來很正常,消防警察和設備也會在瞬間呼嘯而至。
事實上,在普及逃生和急救的常識方面,德國政府、學校、媒體、有關機構,乃至家庭,都形成了一道道保護網(wǎng)。生于憂患,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德國很少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災害,包括自然災害。
最近,我國四川省發(fā)生的特大地震而震撼了全世界。此刻,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亡羊補牢和重建家園,速度固然重要,但不可盲目追求重建的速度。
德國在廢墟上迅速崛起,告訴我們,有效的重建速度來自于秩序,諸如節(jié)約的精神和周密的籌劃等,同樣也能有效地提高速度。當災難不可避免地降臨,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預警機制下還需補上逃生和急救一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