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痛,還沒有結束。
9月2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采取了一項非同一般的措施,批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從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作為銀行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將獲準開展儲戶存款業(yè)務,這可能是一種更為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
在過渡時期,美聯儲將增加給兩家公司經紀自營業(yè)務的貸款;同時美聯儲還將提高給美林的信貸額度。為了能利用美聯儲的緊急貸款機制,這些公司必須接受更多的監(jiān)管。
這是華爾街,也是全球金融市場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這意味著,全球排名第一與第二的獨立性投資銀行,也將變成一個混業(yè)經營的銀行機構。整個華爾街投資銀行業(yè)的獨立運作模式,在2008年的這個多事之秋,從此成為一段歷史。整個投資銀行業(yè),現在均成為,或即將成為綜合性銀行的一部分。
作為“最后的流動性提供者”,美聯儲在最近的一周,一直是全球媒體緊密關注的焦點。這個周末在美國國會山的秘密會議,也備受關注。
9月16日,美聯儲出乎市場的意料,拒絕為雷曼兄弟的出售提供財政擔保,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應聲倒下,申請破產保護,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就在公眾以為,美聯儲已經向市場表明了自己干預市場的底線的時候,9月18日,美聯儲又再一次出乎市場的預料,出手相助美國國際集團公司(AIG),而且850億的注資額度,遠遠超過了AIG之前向美聯儲求助的400億美元額度。這次,又破天荒的批準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自救”請求。
上周,當記者聯系采訪美聯儲內部決策機制時,記者聯系上了一位前美聯儲官員。她曾經在1995至1997年擔任克林頓政府經濟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并于1973-1993年擔任波士頓聯儲銀行高級副總裁及研究部負責人。
“美聯儲的內部決策體制,其實是由各個大區(qū)的美聯儲銀行來主要決定的。所以你可以看到,這次這些決策的主要制定者,主要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因為無論是貝爾斯登,還是雷曼兄弟,還是AIG,均在紐約地區(qū)的監(jiān)管范圍之內。所以主要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行長蓋納(Timothy Geithner)決定。跟其它地區(qū)的美聯儲,如波士頓地區(qū),沒有太大的關系。”這位前美聯儲官員說。
“你也可以看到,對給予AIG的850億美元貸款,主要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負責。”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共有9名董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主要決策事務,就由行長蓋納與九位董事決定。
“FED的一項原則就是,如果市場可以解決問題,FED不會出手。雷曼兄弟就屬于這一類情況。而AIG就屬于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屬于FED必須要出手相救的對象。”
她解釋說,在紐約聯儲銀行做出決定以后,行長蓋納會向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匯報,等待5人美聯儲委員會做決定。但是一般來說,美聯儲總部會尊重相關地區(qū)美聯儲做出的決策。隨后,美聯儲將與財政部溝通,并決定具體細節(jié)。
AIG的救助中,紐約聯儲銀行、美聯儲、財政部的“三大決策者”的作用就十分的清晰。紐約聯儲銀行蓋納決定出手救助,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與財政部保爾森溝通。財政部同意以后,仍由紐約聯儲銀行擔保,發(fā)行850億美元國債,為AIG注資。如今,高盛和大摩的命運,依然命系于這“三駕馬車”之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