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李彥宏,最讓我驚訝的是,他說了一句話:“我信仰共產主義”。
問和回答這話的上下文,是我們談到企業(yè)家信仰的問題。而我之所以驚訝,是因為性格沉靜的李彥宏并不是個開口閉口“主義”的人,盡管他會搬出他從中學政治課本上就記住的列寧名言,“社會一旦有了需求,就比十所大學的推動力還要強”,來解釋為何百度是個需求驅動的公司。
玩笑也好,認真也好,對于中國的一批創(chuàng)業(yè)型企業(yè)家來說,經過改革開放后近半個甲子周期的快速發(fā)展和商業(yè)積累后,對價值觀和精神力量的渴求,不僅是自然產生的心路需求,也是維系商業(yè)王國持久戰(zhàn)斗力的需要。佛、禪、儒、道、上帝、公道、責任、幸?!ぁ鞣N信仰流派都有,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下,拜佛參禪的企業(yè)家人數也在增多,或是應對了當下流行的一句話,“牛市的時候比結果,熊市的時候比信念”。
心理學研究也認為,人往往在最困難的時候最容易找到信仰,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之后,更能反復確定信仰。
經歷了最近兩三年磨礪后的李彥宏,淡定但堅定,對搜索這“主心軸”和“需求驅動”反復堅持。他看好未來的電子商務領域,但他認為,百度做電子商務,是要基于搜索技術展開;百度做新聞和資訊,也是基于搜索技術,而阿拉丁計劃,是要在“暗網”搜索中。
與堅持對抗的是各種新誘惑。最主要的挑戰(zhàn)是“Say No”,由此,決策者要能獨立思考,又能保證思考不狹隘偏頗。
在對百度的批評意見中,有一點看法是認為百度是個被華爾街“綁架”了的企業(yè),李彥宏對此不以為然,他說,百度的業(yè)務是比較特殊的,真正能搞明白它在干什么的人很少,他不太愿意相信別人拿過來的研究報告。他自信自己有足夠的經驗,這種自信又來自對實踐的親身體驗和對歷史研究,以及與適合的人適當的溝通。
究竟華爾街有沒有 “綁架”上市公司和企業(yè)家,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所有企業(yè)的參與者來說,無論是已上市,還是未上市,是否有積極的資本精神,或者說,資本在追逐利潤的天性之外,是否還有一個合理和諧的內涵。
李彥宏表現出的另一個特點是冷靜,但李彥宏看自己,卻是個內心很急的人——焦急的背后是好強和對目標和細節(jié)的完美要求,對下屬也經常Push,有時要求幾天后才做完的東西,幾個小時候就開始Push了,只是Push的方式,會比較溫和,壓力大了之后,換個環(huán)境,打打高爾夫,睡一覺,或者游泳,都是他認為有效的解壓方式。
許多技術出身的企業(yè)家,對技術癡迷的同時,對繁瑣的日常管理無形中有著潛在排斥或不夠重視,這一點,曾在李彥宏身上出現過,而他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找到最好的人”——他苛求完美的性格絲毫沒有改變,當然,價格也可能是最高的,好在上市后的百度,有足夠的出價實力。
但即使如此,重大決定最終還是需要李彥宏來做。他坦言,恐懼感一直有,從創(chuàng)業(yè)到現在,尤其是要做決策的時候,因為決策一旦下去了,如果錯了,損失可能就無法挽回了。而克服恐懼感,需要理性判斷,還要愿賭服輸,對最壞的結果有預期。當然,運氣也很重要。
在李彥宏看來,企業(yè)的商業(yè)野心是要在“專注”理念之下放大,而不可能放縱所有的欲望。他認為,百度不可能吃下互聯(lián)網所有服務,誰也無法阻止未來會有更創(chuàng)新的公司出現,他認為百度按照既定的理念和戰(zhàn)略一步步走下去,遵從需求驅動,強調文化平等、交流無障礙、將管理和流程機制完善,便可長治久安。
當然,百度的長治久安需要時間去證明。只是,對于這位完美主義者來說,固守長治久安是否已經足夠?認為“能夠影響世界”才是偉大的公司李彥宏,如何讓百度走向偉大?
要是用武俠的手法來形容李彥宏的話,李更像是精于某一類劍術的劍客,氣度沉靜、Nice、驕傲、專心修煉自家的獨門武功,不求博大,但也較少旁騖。(段曉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