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靠一部衣車起家,廣州第一個私營企業(yè)主、第一個百萬富翁陳興昌于6月29日病逝,享年90歲。告別儀式于7月7日上午在廣州市殯儀館白云廳舉行。
靠一部衣車起家,是“文革”后廣州第一個個體戶
個人簡介:陳興昌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首個百萬富翁。祖籍浙江寧波,1919年出生,1947年來廣州,1952年開服裝加工店。1979年7月1日領取廣州首批個體戶牌照,1985年與另3名企業(yè)家并稱廣州四大百萬富翁,1989年領取廣州第一個私人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號碼穗私V1副字0001號,公司取名廣州市昌興時裝有限公司(現廣州市昌興實業(yè)有限公司)。
祖籍浙江寧波的陳興昌,在來廣州之前,曾在上海開服裝店,常給洋人做西裝、旗袍。解放前夕,陳興昌一家隨洋人艦隊南下,妹妹到了香港,他則在廣州落腳。當時中山五路昌興街(現新大新百貨大樓旁)聚集著眾多開西裝旗袍制衣店的上海、浙江商人,陳興昌便在這里打工,做裁縫,還因此曾被人稱為“街邊仔”。
大約是1952年,陳興昌與同行妻子開了家制衣店,當時店里只有一臺蝴蝶牌縫紉機。那時見訂做西裝的顧客變少了,陳興昌便大膽改做女裝、時裝,很快便擴展到有三臺衣車。1953年,夫妻倆把小店遷到中山五路75號,毗臨北京路的商業(yè)街,還加入廣州市戶口。
“文革”時,陳興昌遭受沖擊。“文革”過后,大多人對時局仍不放心,仍不敢做生意,陳興昌卻敢為天下先,在1979年7月1日帶頭領取個體戶牌照。晚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陳興昌仍自豪地說,“全國我不敢說,但在廣州,我是第一個有牌有照的個體戶。”
重新開張的制衣廠得到飛躍發(fā)展。1985年,陳興昌與另3位企業(yè)家并稱廣州市四大百萬富翁。去年,南方都市報主辦評選“改革開放30周年風云人物”,陳興昌是候選人之一。
創(chuàng)業(yè)背景
1979年:第一批正式的個體戶產生。
標志: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一個有關發(fā)展個體經濟的報告:“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yè)務主管部門同意后,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yè)者個體勞動。”
數據:1979年全國批準開業(yè)的個體工商戶約10萬戶。其中廣州不超過1000戶。
1980年: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
標志:8月,中央召開全國勞動就業(yè)工作會議,提出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適當發(fā)展,一切守法個體勞動者都應受社會尊重。
1981年:個體戶可請幫工。
標志:7月,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城鎮(zhèn)非農業(yè)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guī)定》,要求保護個體經營戶的正當經營、合法收益和資產,規(guī)定個體戶經工商局批準可請1至2個幫工,個體技師可帶最多不超過5個學徒。
數據:年底,全國個體戶達101萬人。
1982年:“保護個體經濟”入憲。
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新《憲法》,規(guī)定:“城鄉(xiāng)勞動者個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陳興昌夫婦
1985年前后,陳興昌已經與另外3名企業(yè)家并稱為廣州的4大百萬富翁了陳興昌夫婦0001號營業(yè)執(zhí)照近50年的時光,陳興昌已經習慣了廣州的一切,但他那濃濃的寧波腔,仍“鄉(xiāng)音未改”。雖然已經85歲高齡,陳興昌仍與妻子共同打理著自己的童服事業(yè)。從小在某名服裝店幫工學藝,28歲到廣州,5年后創(chuàng)業(yè),1979年藉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縷曙光,成為廣州第一批個體戶。1989年,他在廣州第一個領到了私人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號碼為0001.
創(chuàng)業(yè)初期被人稱作“街邊仔”
陳興昌是寧波人,早年在上海一個知名的西服店里當裁縫,現在市面上的某些西服品牌,就是從大上海當時的一些名店發(fā)展而來的。當時上海的服裝業(yè)較為興旺,而廣州在此方面并沒有什么起色。于是,1947年,當陳興昌的妹妹南下到香港時,他也一同到了廣州這個服裝的“處女地”。
開始時,只是一個“窮小子”的他只能給人打工。1952年,他和同樣熟行的妻子商量自立門戶,開起了“夫妻店”,因為當時大家都逐漸不穿西服了,所以他們的“業(yè)務”大部分都是加工時裝。“不過因為手工制作,一套衣服要花上兩三天,那時當然不可能賺大錢,只當是糊口。”談到過去的艱辛,陳興昌只是淡淡地一笑。
然而,在改革開放以前,老百姓對“個體戶”都很鄙夷,這是商業(yè)社會所不能理解的。陳興昌談到這里,立即收斂了笑容,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現在的人們無法體會當時人們的觀念。”那時大家管他叫“街邊仔”,鄰居看他不順眼,極少有朋友跟他接近。就連兒子成年后也難以找到對象,因為大家一聽說是“街邊仔”的兒子,就避之惟恐不及。辛苦、貧困,并未令陳興昌一家放棄創(chuàng)業(yè)的念頭,但不被社會所接受,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那種傷害卻讓他回憶起來至今仍無法釋懷。
1979年以后,中國發(fā)生了巨變。當時廣州做服裝生意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多數人對時局仍不放心,不敢放開做生意。陳興昌卻雷厲風行,敢想敢干,在別人對新形勢忐忑不安時,他已經在這一年到工商局注冊,成為改革開放后廣州市第一批正式個體戶。
當年廣州四個百萬富翁之一
1980年國家提倡計劃生育。雖然大部分家庭還不富裕,父母們卻把心都貼到了孩子身上。陳興昌看好這個市場,1984年開始轉做童裝生意。之后長達10年的時間里,陳興昌和妻子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直到生意上了軌道,才慢慢將睡眠時間增加到5個小時。
現在做童裝難的是市場,當時難的是款式設計。由于國內極少有專門的童裝企業(yè),沒有任何模式可學習,陳興昌運用做時裝的“底子”,買來香港和國外的設計書學習,自己再進行創(chuàng)新,漸漸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風格。而當時廣州是全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許多外省客人到廣州參觀、購物,見到陳興昌的童服,不由一陣驚喜。在1981年~1982年期間,甚至有人連夜排隊搶購童服。
據熟知廣州商業(yè)變遷的老廣州人說,1985年前后,陳興昌已經與另外3名企業(yè)家并稱為廣州的4大百萬富翁了。
如今,陳興昌的產品遠銷海外和外省市場。即使已是高齡,陳興昌心卻不老,他說,從去年他就開始試運營時裝店,效果頗好,因此他下一個目標就是進行時裝設計、生產和銷售,在做好童裝基礎上,他還要再創(chuàng)業(y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