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李彥宏如何賺第一桶金 曝富豪發(fā)家史

2009-09-16 14:56:13      挖貝網

  很多成功創(chuàng)業(yè)者掘到“第一桶金”的爆發(fā)點,與后來真正做大的主業(yè)并不一致。

  人們大多喜歡津津樂道于成功者的傳奇故事,并將其中的種種艱辛視為“調味品”——能更進一步強化傳奇性。當我們盡可能還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奮斗歷程,試圖找到所謂“第一桶金”的秘訣時,發(fā)現曲折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傳奇并不存在。

  與如今有些剛起步的創(chuàng)業(yè)者動輒提出“下一個Google”諸如此類的宏大目標相比,很多成功者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想法都很簡單,他們甚至僅僅是因為生活艱難或者想改變自己的現狀。1980年,遠東集團創(chuàng)始人蔣錫培在高考落榜后,拒絕復讀、執(zhí)意去杭州學習修理手表時,他的目標不過是賺夠5萬元。也是這一年,四川新津的劉氏四兄弟本來都有較為穩(wěn)定的工作,但老二劉永行為了能讓哭鬧的兒子吃上肉,春節(jié)時上街擺了個電器修理鋪,看到其中賺錢的機會才刺激了兄弟們的創(chuàng)業(yè)欲望。

  苦難的確是一種珍貴的財富。“超人”李嘉誠少年時經歷了家道中落、背井離鄉(xiāng)、失學、傷父之痛,憑借頑強的意志堅持打拼,從學徒成長為華人首富。剛剛逝去的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更是出生貧寒,小學畢業(yè)后便離家做工,幾經挫折后奠定了臺塑集團的偉業(yè)。娃哈哈創(chuàng)始人宗慶后和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都曾因所謂“出身”問題而遭遇磨難,但正如宗所言,這都為創(chuàng)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英國人胡潤在當年想出制作中國富豪榜的創(chuàng)意時,不知是否預料到“財富”的話題竟然在中國能引起巨大的爭議,“原罪”、“灰金”乃至“黑金”成為媒體和民眾的關注焦點。不可否認的是,胡潤在一定程度上喚起了人們對“財富”的重新認識,對于財富的合理渴望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踏上創(chuàng)業(yè)之路。與此同時,那些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又對財富有了更深層的思考,新近者如曹德旺,以自己家族所持福耀玻璃股權的70%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

  江南春 160元“巨債”逼出廣告奇才

  大學時代,江南春是華東師大頗有名氣的“夏雨詩社”社長,還出過一本詩集《抒情時代》。江南春對當時生活狀態(tài)的經典描述是,“我會用整個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并鄭重地為她寫下評語,在傍晚,我通常都會鼓足勇氣到學校舞廳涉足一場愛情或者被輕易地拒絕,無論怎樣,待到月黑風高之時,我一定獨自回到寢室,輕輕松松寫起小詩。”

  江南春的人生轉折點出現在華東師大學生會主席的競選中。在該校歷史上,競選學生會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學生,江則提前了一年。據說,江南春最終取得勝利主要得益于他的口才和事先準備工作充分。后來出任分眾傳媒副總裁的師兄嵇海榮是當時在任的學生會主席,主持了整個競選過程,他透露,在最后競選的6個候選人中,第一個上臺的江南春也是惟一一個脫稿演講的,給其他人造成了很大壓力。據說,江南春當時還找了很多院系的學生會主席,一頓十塊、十幾塊錢地請吃飯,溝通想法兼拉票。一圈下來,因為溝通成本,江南春一下子欠下了160塊錢的債。

  江南春上任不久,上海電影制片廠下屬一家廣告公司到學生會招聘兼職,每個月300元,為了還債,近水樓臺的他便前往應聘。第一個客戶是匯聯商廈,給了1,500元讓他策劃影視廣告。江南春連夜寫了腳本,隨后客戶痛快地投入了十幾萬拍廣告。第一單的成功,讓原本準備只干一個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過愜意生活的念頭,把學生會的工作放下,全身心干廣告,沿著淮海路“掃”商廈。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廣告公司一年收入400萬元,其中150萬元由他貢獻。

  江南春很快決定自己創(chuàng)業(yè)。1994年,還在念大三的他與幾個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廣告公司,自任總經理。大學還沒畢業(yè),江南春就已經成為學生中少見的百萬富翁了。到1998年,永怡占據了95%以上的上海IT領域廣告代理市場,營業(yè)額達到6,000萬元以上。之后到2003年成立分眾傳媒,則是江南春真正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領域的開始。

  江南春

  年齡:36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94年創(chuàng)立永怡傳播

  第一桶金:廣告銷售

  最終你相信什么就能成為什么。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執(zhí)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zhí)著的人改變命運。

  李彥宏 不斷模仿老外

  自小就立志成為科學家的李彥宏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后,在為美國的高科技公司服務時,看到了企業(yè)家所能獲得的巨大回報,決定改變自己的夢想。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IDD公司(Investment Dealer’ Digest)擔任高級顧問,1995年這家公司被道瓊斯收購,老板拉里(Larry Rafsky)從交易中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回報。李彥宏極為震驚,“我明白通過創(chuàng)立高科技公司,你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

  接下來,李彥宏在幫助《華爾街日報》網絡版開發(fā)軟件時,發(fā)現了一種可以根據網絡連接數目進行網站排名的搜索方法。但是,道瓊斯的高管對此絲毫沒有興趣。1997年,李彥宏離開了這家公司,并在美國為自己的技術申請了專利。之后在一次會議上,李彥宏遇到了Infoseek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威廉(William Chang),后者邀請他加入擔任高級工程師,一起開發(fā)第一代搜索引擎。加入Infoseek的頭兩周,興奮的李彥宏把自己關在會議室里不停的寫軟件代碼。

  然而,在1999年Infoseek被迪斯尼公司收購后,對搜索引擎領域沒有給予足夠的熱情和支持。李彥宏感覺極為失落,遂決定自立門戶,回國創(chuàng)業(yè),并邀請好朋友徐勇做合伙人。借助徐勇在硅谷的人脈,1999年底,他們拿到了兩家投資機構的120萬美元資金。

  百度最初的商業(yè)模式是仿照Inkotomi,這是一家為門戶提供搜索服務的網站,在互連網發(fā)展的繁榮期,市值一度高達200億美元。但在當時中國市場的競爭中,面對諸多門戶網站,百度的模式并無多少底氣。隨著Inkotomi在2002年被雅虎僅以2億美元收購,這一模式也受到更大質疑。

  為了提高競爭力,李彥宏決定復制美國的內容網絡分發(fā)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的模式,通過鄰近的服務器分流,為網站降低網絡流量壓力,從而提高下載速度,就是今天很熱門的CDN業(yè)務。而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百度又幸運的獲得了1,000萬美元投資。此時,李彥宏發(fā)現中國公司已不可能為搜索付費,但是會選擇更便宜的數據產品,于是又決定模仿硅谷公司Verity,該公司為美國大企業(yè)提供搜索和數據管理服務。

  但到了2002年,這種模式的希望和百度的現金流一樣,越來越渺茫。而從2001年開始以搜索結果中出現付費廣告為贏利模式的Google正獲得業(yè)界關注,李彥宏從中受到啟發(fā),決定采用付費廣告的模式。雖然在董事會上備受質疑,但李彥宏仍決意為之。

  不斷調整發(fā)展方向的百度終于踏上了正確的道路,并憑借本土化優(yōu)勢,成為中國搜索市場上的絕對老大,從2004年起開始大幅盈利。2005年8月上市后,輕松造就了大批百萬富翁,與李彥宏當初艱難的尋找和堅持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李彥宏

  年齡:41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99年創(chuàng)立百度

  第一桶金:找到合適的模式

  如果把財富看得更廣義一點的話,它應該意味著幸福才對。金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不是有幸福的生活。

  [page]

  曹德旺 賣玻璃的“乞丐”

  近日,因為捐出市值約40億元的股份設立慈善基金會,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成為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對普通民眾而言,偏居一福建隅的曹德旺也并不遙遠,中國的每兩輛汽車中,就有一輛安裝了他所屬公司生產的玻璃。

  早在四年前,曹德旺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已經表達了捐贈的意愿,“70歲的時候,這個產業(yè)(福耀玻璃)要留給中國,公司已經進入了后曹德旺時代。頭5年,我當董事長,后5年,我徹底準備退出了,做太上皇,70歲就淡出江湖。我可以培養(yǎng)你們(兒女),但是我根本就不希望你們出來拿我的財產,這個企業(yè)歸誰呢,我認為是中國人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曹德旺一直很崇拜卡內基和陳嘉庚,早就認定自己要走捐贈這條路。這一情結,與他幼年的貧困經歷密不可分。1949年,由于戰(zhàn)亂未停,在上海經商、家底殷實的曹家決定返回福建老家,途中財產因托運丟失,頓失陷入貧困。由于無錢供讀,曹德旺9歲才步入學堂,7年之后又被迫輟學。離開學校之后,曹德旺幫父親賣煙維持家庭生計。1960年代中期后,他又開始獨立販賣水果,每天凌晨3點起床,騎3小時自行車到福清市采購水果,然后再回鎮(zhèn)上銷售,開始點滴積累后來的創(chuàng)業(yè)資本。

  文革后,曹德旺進入鎮(zhèn)上的一加國營玻璃廠當銷售員,并學習和積累玻璃制造技藝。1983年,曹德旺從政府手里承包了這家經營不善的工廠,憑借學習能力和敏捷的商業(yè)頭腦,當年就實現盈利20萬元。創(chuàng)業(yè)艱辛仍歷歷在目,“一家一家去賣,那個時候做這個,跟乞丐沒有什么兩樣,全中國做汽車零部件的人都認識我。”

  隨著汽車市場的發(fā)展,曹德旺發(fā)現,玻璃需求量很大,而市價幾千元、造價不過數百元的汽車玻璃基本依賴進口。當時中國有很多大的國營玻璃廠,并沒有去攫取這塊巨大的差額利潤。究其原因,曹德旺認為,因為當時中國有2,000多種車型的玻璃,而每一種類型都需要一個新模具,成本價為1萬多元,這讓很多大廠望而生畏。找到癥結后,曹德旺努力鉆研,發(fā)明了用無縫模具來做玻璃的技術。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當年就因此技術獲利數百萬元。1990年,福耀進入美國市場,一舉占領美國汽車維修市場10%。

  宗慶后 兒童營養(yǎng)液一炮打響

  1987年,當42歲的宗慶后拉著“黃魚車”奔走在杭州的街頭推銷冰棒時,他大概不會想到:十多年后,他一手締造的娃哈哈集團會成為中國最大的飲料企業(yè)。2007年娃哈哈集團銷售收入258億元。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經驗,宗慶后的回答很簡單:“創(chuàng)業(yè)靠的就是感覺,我可能感覺比較準確吧。”

  在“唯出身論”的年代,宗慶后“舊官僚后代”的出身讓他嘗盡了人生的艱辛。16歲那年,宗慶后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灘,一呆就是15年。1979年,宗慶后頂替母親回到杭州做了一所小學的校工。

  1987年,他和兩位退休教師靠著14萬元借款,組成了一個校辦企業(yè)經銷部,主要給附近的學校送文具、棒冰等。在送貨的過程中,宗慶后了解到很多孩子食欲不振、營養(yǎng)不良,是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

  “當時我感覺做兒童營養(yǎng)液應該有很大的市場。”填海時形成的堅毅性格讓宗慶后決定抓住這個機遇博一把。面對眾多朋友善意的勸說,他顯得異常固執(zhí):“你能理解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面對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機遇的心情嗎?”

  1988年,他們開始為別人加工口服液,1989年成立杭州娃哈哈營養(yǎng)食品廠,開發(fā)生產以中醫(yī)食療“藥食同源”理論為指導思想、解決小孩子不愿吃飯問題的娃哈哈兒童營養(yǎng)口服液,產品一炮打響,走紅全國。1990年,創(chuàng)業(yè)只有三年的娃哈哈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成名之后,曾有人問宗慶后,人生最應大有作為的15年在農村中度過,是否后悔?他答道:“這15年,盡管是我人生當中最年輕、最有成長希望的大好時光,看起來好像在農村沒有什么作為。但對整個人生道路確實有很大幫助,這15年艱苦生活磨練了我的斗志,能吃得起苦,也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我42歲以后再重新創(chuàng)業(yè)打下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宗慶后

  年齡:64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87年組建校辦企業(yè)經營部

  第一桶金:兒童營養(yǎng)口服液

  我認為做企業(yè)要有這些素質,特別在中國市場上,那就是:詩人的想象力、科學家的敏銳、哲學家的頭腦、戰(zhàn)略家的本領。

  [page]

  馮侖 “說”出500萬

  馮侖20歲就入了黨,上世紀80年代先后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任職,也曾是一位熱血青年。當“萬元戶”、“下海”、“倒爺”等新名詞出現時,馮侖終于按捺不住創(chuàng)業(yè)激情,放棄仕途毅然下海。

  1991年,此前已在牟其中屬下的南德集團經過2年歷練的馮侖又踏上了海南那片熱土,與王功權、王啟富、劉軍、易小迪、潘石屹等六人成立了海南萬通。手里只有3萬元的馮侖找到一家信托投資公司的老總,大談海南房地產的機會以及自己的為人和出身。馮侖后來曾表示:“做生意的人都特別能‘說’,而且你會發(fā)現,尤其是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會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說,說過之后,當著你的面還可以重新講給別人聽,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要沒有心理障礙地對某一件事情反復地講,講到最后連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后你才能讓別人相信。”

  初步取得對方認可后,馮侖又開始講自己也剛剛鬧明白的新名詞“按揭”,他告訴對方這是一種全新的做房地產的形式,用很少的錢就可以做很大的項目,對方聽得似懂非懂。談話的目的當然是從對方那里拿到錢,馮侖的本事在于他的“懂人”和“會說”,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打動對方的那一句話。“就那么一句,不會說,說一輩子也說不出來;會說,三分鐘就能將這句說出來。”談完馬上就能賺到的錢,馮侖盯著對方的眼睛說,“這一單,我出1,300萬,你出500萬。我們一起做你干不干?”

  對方點頭同意,馮侖立即騎著自行車跑回去寫文件。在最短時間內將手續(xù)做完后,馮侖讓王功權負責將錢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回來。王功權是談判高手,他在最短的時間拿到了500萬元。馮侖他們拿著這500萬元,又立即從銀行貸了1,300萬元,接著又用這1,800萬元購買了8棟別墅,重新包裝之后賣了出去,賺到300萬元。這就是萬通的發(fā)家史。

  多年后,馮侖如此總結:“做大生意必須先有錢,第一次做大生意又誰都沒有錢。在這個時候,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沒錢,但不能讓別人知道。當大家都以為你有錢的時候,都愿意和你合作做生意,到最后你就真的有錢了。”

  馮侖

  年齡:50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91年創(chuàng)立萬通

  第一桶金:倒賣別墅

  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會不斷失去很多常人看到的幸福,但同時也獲得了常人所沒有的幸福。人一生最多的知識、智慧和追求都與幸福有關,但最多的痛苦、失落和損失也都與幸福有關。

  劉氏四兄弟 一個鵪鶉蛋掙一分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個貧苦家庭的劉永好,20歲之前幾乎沒有穿過新鞋,所以其最大目標是擁有一雙新鞋和一輛自行車。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進入當地的工廠當一名工人,那樣自己就可以衣食無憂慮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結束后,劉永好又進入學校學習,畢業(yè)后留校成為老師。此時,他的大哥劉永言已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畢業(yè)分配到成都906廠計算機所工作;二哥劉永行從成都師范專科學校畢業(yè)后到了縣教育局工作;三哥陳育新(劉永美,因過繼到陳家而改名)從四川農業(yè)學院畢業(yè)后在縣農業(yè)局當農技員。

  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四兄弟開始不安分起來。1980年春節(jié),劉永行為了讓哭鬧著要吃肉的四歲兒子能夠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幾天里他竟然賺了300元,相當于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辦一家電子工廠,并很快生產出音響樣品。劉永好拿著音響到鄉(xiāng)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生產隊出錢。沒有想到的是,此事上報到公社之后,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yè)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經過激烈的討論,三天三夜的家庭會議做出決定:辭去公職干個體。他們就想,搞自己曾經做過的音響投資大,而且還有很多條條框框;而搞養(yǎng)殖業(yè)不需要很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創(chuàng)業(yè)目標定下了,資金還沒著落,四兄弟想到向銀行貸款1,000元,但結果是當頭一盆冷水。

  他們只好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家當,籌集了1,000塊錢,開始養(yǎng)雞、養(yǎng)鵪鶉。“當時真的是一分一分掙錢,看著鵪鶉下了一個蛋,就意味著賺了一分錢。”劉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當時騎車載著鵪鶉蛋被一只狗追趕,后來摔倒在地,200只鵪鶉蛋全摔碎了,他當時掉下了眼淚,不是因為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于意識到鵪鶉的生意不可能再擴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積累的近1,000萬元資金轉向豬飼料市場,希望集團誕生了,成為本土飼料企業(yè)龍頭。1997年,四兄弟宣布和平分家,劉永言創(chuàng)立大陸希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

  劉永好

  年齡:58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82年四兄弟開始從事養(yǎng)殖業(yè)

  第一桶金:鵪鶉養(yǎng)殖

  創(chuàng)業(yè)20多年的磨練對于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chuàng)造這些財富的能力!假如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還可以從頭再來。

  今天的創(chuàng)業(yè)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并學會把遠大的目標分解、簡化成具體的一件件事情。因為一個困難、一個困難地去克服,比一下子面對一大堆困難要好得多。

 [page]

  魯冠球 小鐵匠逼上梁山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chuàng)業(yè)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么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xiāng),父親在上海一家醫(y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xiāng)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后,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yè)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的魯冠球決定創(chuàng)業(yè),“沒想過要當企業(yè)家,我辦企業(yè)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xiāng)親們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后來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并未放棄。由于“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后,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個城鎮(zhèn)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后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jié)、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zhàn)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yè)化汽車萬向節(jié)。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jié)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并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于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魯冠球

  年齡:64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69年接管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第一桶金:萬向節(jié)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質欲望有利于磨練自己的意志。當企業(yè)家如果光會享樂,早上圍著車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圍著裙子轉,企業(yè)家就不成為企業(yè)家,是敗家。

  施正榮 投產就賺錢

  1988年,已從中科院碩士畢業(yè)兩年的施正榮獲得了公派留學的資格,滿心期待去美國留學的他開始學習美國的文化、地理知識,并模仿美語口音。結果去美國的名額沒有了,他被派到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他“當時還不知道澳大利亞在哪里”。后來在澳大利亞學習時,他還曾到麥當勞餐廳里打過工。

  2000年4月,一直在澳大利亞研究太陽能的施正榮決定回國創(chuàng)業(yè),他帶回了幾十萬美元,一路從南到北,拜訪了深圳、廣州、杭州、上海、大連等很多城市的企業(yè)家和政府官員,并沒有得到積極的回復,均被以“事業(yè)很有前景,但早了半拍”婉拒。最后一站,滿心疲憊、掩飾住失落的施正榮到了無錫,做了一場3小時的關于太陽能產業(yè)的報告,無錫新區(qū)管委會的一位副主任激動地說,“我們就希望你這樣的科學家過來當老板,你要過來干,就得當總經理。”

  達成合作意愿之后,江蘇當地的8家單位聯合出資600萬美元,施正榮則以技術作價160萬美元入股,同時為了捆綁利益和風險,施正榮還現金出資40萬美元。無錫尚德就此設立。

  根據預算,尚德初期設計的產能使是3兆瓦,但是通過優(yōu)化施正榮設計出了10多兆瓦的產能。沒多要股東一分錢,產能做大了三倍多。為了省錢,施正榮還從美國購買高質量的二手設備,建設了一條生產線。不過施正榮從澳洲帶回來的4個創(chuàng)始團隊成員,卻在一年內就全離開了他。更大的困難在后頭,2002年初,無錫尚德開始面臨資金壓力,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為了應對危機,公司甚至有2個月沒有給員工發(fā)工資。幸好在國有背景的股東和當地政府出面擔保后,尚德最終還是從銀行獲得了貸款。

  2002年下半年,通過頻繁參加各種行業(yè)展會,尚德以高轉換率的產品品質和低于同行業(yè)5%的價格,提前獲得了2003年的全部訂單。此時,公司尚未投產,而熟諳行業(yè)的施正榮又預見到了未來2年市場的爆發(fā),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增加生產線。這個冒險的決策,也象征著施正榮真正從科學家向企業(yè)家轉變,他找到了當總經理的感覺。

  2003年9月,無錫尚德正式投產,當月就開始盈利。太陽能市場正如施正榮所料,發(fā)展迅速,得益于提前布局,無錫尚德2004年銷售額達到8億元。2005年,在解決了股權糾紛之后,尚德成功上市,創(chuàng)業(yè)6年的施正榮也真正實現了自身巨大的財富價值。

  施正榮

  年齡:46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2000年創(chuàng)立無錫尚德

  第一桶金:市場迅速爆發(fā)

  我覺得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物質的財富只是伴隨著創(chuàng)業(yè)的一種附加品。真正的成就感在于你的行動真正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所以真正的財富在于人的精神生活。

   [page]

  王傳福 “半自動半人工”樹優(yōu)勢

  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身家億萬的集團公司總裁,從26歲的國家級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到“電池大王”。王傳福仍在尋找著改寫歷史的可能性,幾年前進入了汽車領域。

  王傳福出生在安徽無為縣一戶再尋常不過的農民家庭,然而讀初中時家里發(fā)生的變故,讓他經受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并從此沉默寡言。為了忘掉痛苦,年紀尚小的王傳福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形成了堅強忍耐的性格。他堅信,只要靈魂不屈,自己一定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從中南工業(yè)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yè)后,21歲的王傳福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攻讀研究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5年后,王傳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一職。此時,一個促使他從專家向企業(yè)家轉變的機遇從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因為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他順理成章成為公司總經理。

  當時,國內電池產業(yè)隨著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一部普通“大哥大”動輒數萬,一塊電池賣到數百元。南下“主政”的王傳福很興奮,準備大干一場。試水兩年但成效甚微的王傳福在1995年決定辭職單干,向表哥呂向陽借了250萬元后,領著20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敲敲打打,成立了比亞迪。

  對于動輒千萬元的生產線,王傳福只能望而興嘆,他干脆憑借技術,自己動手做關鍵設備,然后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這種“半自動化半人工”生產線所具備的成本優(yōu)勢成為他日后商戰(zhàn)中無往不利的“尚方寶劍”。比亞迪很快打開了低端市場,成立當年就成功賣出了3,000萬塊鎳鎘電池。

  王傳福

  年齡:43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95年創(chuàng)立比亞迪

  第一桶金:鎳鎘電池

  發(fā)展企業(yè)與人生成長都像爬大山,找山尋路是種學習過程,從中學習篤定、冷靜,及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楊國強 赤腳包工頭

  2007年,全世界似乎都在尋找一位26歲名叫楊惠妍的女士。當年4月,家族企業(yè)碧桂園在港上市,市值最高時候突破2,200億港元,名不見經傳的第一大股東楊惠妍成為“中國首富”。這一切的締造者是碧桂園的創(chuàng)始人及實際操盤者楊國強——楊惠妍之父。

  當年10月,楊國強來到北京,分別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捐贈3,000萬元,設立“國華杰出學者獎”基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當過放牛娃、農民、船工、水泥匠和建筑工的楊國強,談起過去的苦日子,“只是微笑,而沒有嗟嘆和怨艾”。

  楊國強是廣東順德北滘鎮(zhèn)廣教村人。在改革開放前,由于家貧,楊國強直到十七、八歲沒穿過鞋子,沒吃過糖果,“沒試過自己親手花兩分錢”,衣褲都是兄長穿舊的和香港親戚穿舊寄來的。念書時,為省7分錢飯錢,中午放學要走一個小時回家吃。盡管如此,高中時由于交不起7塊錢學費,楊國強還退學一年。后來學校免了學費,并給了他2塊錢助學金,才又復學。楊國強說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塊錢”。

  哥哥楊國華成為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1978年時,楊國華是順德縣第二建筑公司負責人,在他的幫助下,楊國強進了北滘公社房管所當施工員,干泥瓦匠,后來又到二建公司,1984年升為建筑隊隊長。

  1986年,楊國強擔任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總經理。當包工頭的日子里,倍受艱辛。他說:“你們不知道做建筑多難,到處打聽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門口問,是不是可以給個工程做?我在建筑公司當了十年經理,畫圖、預算、買材料,什么活都干,一天假都沒放過,最后終于打敗了鎮(zhèn)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他們說我是一只老虎帶著一群羊,能打敗一只羊帶著一群老虎。”就是在此任期內,楊國強迅速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楊國強等人出資3,395萬元,收購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正式開始了私營化運作。

  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楊國強說自己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讀了一輩子書,每天閑下來都會讀書,名人傳記、天文、地理、哲學都讀。曾有人問他“為什么能成功”,楊國強回答:“可能因為我對人好,對社會好吧。”他說自己比較欣賞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很多人說他是“經營之神”,但他更推崇松下幸之助80多年為社會服務的人生理念,推崇他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推崇他的個人努力和奮斗。

  楊國強

  年齡:55歲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80年開始做建筑包工頭

  第一桶金:建筑承包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在我的墓志銘里就寫:這里躺著一個很努力為這個社會的繁榮進步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人。

  周成建 “錯誤”的成就

  周成建的創(chuàng)富故事實際上是眾多成功的溫州商人的尋常版本。

  1982年,初中畢業(yè)的周成建就在家鄉(xiāng)浙江青田縣創(chuàng)辦了服裝紐扣廠。到全國各地推銷產品時,他結識了江西景德鎮(zhèn)的一家外貿公司,并接下了高達30萬元的大額服裝定單。周成建回到家鄉(xiāng)后,從當地信用社貸款30多萬元,立即召集周邊100多名裁縫到工廠工作。日夜辛勞換回的卻是對方以面料不合格為由全部退貨。

  由此身負巨債的周成建帶著9,000元翻本錢,來到了當時商業(yè)氣息已經非常濃厚的溫州。通過舅舅、表兄弟的介紹,結識了眾多朋友、打通各種人脈關系后,9,000元也差不多花完了,還好周成建也拿到了定單。他做的依然是服裝生意,還是從老家找裁縫,還是從事服裝的裁剪、排樣、縫紉機修理等,十幾個人吃喝住全在車間,日夜加班。周成建得以償還了所有債務。

  手藝好,信譽好,周成建的加工廠不斷接到妙果寺服裝批發(fā)市場的定單。依然是每天工作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終于有一天,一個錯誤改變了他的命運。因為勞累操作他將一批西服的袖子全都裁短了一截,于是干脆將錯就錯,把裁短的袖子接上別的布料,再將衣服的下擺也裁去一截,補上別的布料。就這樣,一批早期的休閑風格的服裝誕生了。沒想到這些“錯誤”的休閑服裝很快就銷售一空,周成建因此也名聲大震。

  此時的周成建開始不滿足現狀了:代加工服裝,每件最多掙8毛錢,利潤絕大多數都被批發(fā)商賺走,如果自己做批發(fā)就有了議價的能力。有一定資金積累的周成建于1989年擁有了自己的“前店后廠”。再后來,周建成意識到西服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了,自己實力較差,必須找到一個別人沒有介入的領域。1994年,周成建投資400萬元成立了溫州美特斯邦威公司,做起了品牌休閑服飾。

  周成建

  年齡:44年

  創(chuàng)業(yè)時間:1982年創(chuàng)立服裝紐扣廠

  第一桶金:衣服加工

  錢不是目標,不是結果,也不是消費品,而是成就事業(yè)的工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