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23億入股成吉利二當家 可能涉及收購沃爾沃

2009-09-28 10:05:32      李清宇

  知名投行高盛在PIPE投資上再下一城。眼下,投行、私募爭相追逐入股中國海外上市公司,而且頗有愈演愈烈之勢。

  9月23日,吉利汽車發(fā)布公告,稱將向高盛旗下的一家基金公司定向發(fā)行約25.86億港元(約合近23億元人民幣)的可轉(zhuǎn)換債券和認股權證。若可轉(zhuǎn)股債券和認股權證全部換股,高盛將持有吉利股份總額的15.1%。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高盛此次采用的PIPE投資(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私人股權投資已上市公司股份,是以市場價格的一定折價率購買上市公司股份以擴大公司資本的一種投資方式,近幾個月在美國和香港市場風靡一時。

  高盛投資或與收購沃爾沃有關

  據(jù)悉,此次出資認購吉利可換股債券及認股權證的是高盛集團的一家聯(lián)營有限合伙企業(yè)。而吉利此次發(fā)行的是2014年到期的18.97億元可換股債券,債券年利率3厘,換股價格為每股1.9港元,若可換股債券全部換股,相當于發(fā)行9.98億股股份,占吉利債轉(zhuǎn)股后擴大股本的12.1%。換股價1.9港元較吉利公告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1.79港元,溢價6.1%。

  “這項投資為吉利注入了額外資本,為長期策略提供了資金支持。”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表示。

  而對于此前坊間傳聞,吉利將競購美國福特公司旗下品牌沃爾沃。值此敏感期,吉利又向高盛定向發(fā)行可換股債券和認股權證,籌集資金,且公告明確稱,資金用途包括潛在收購事項。吉利23日的公告似乎在撇清這層關系。

  吉利向投資方承諾,只要債券原本金額最少30%未獲行使,吉利及其附屬公司將不會訂立非常重大的收購出售事項。不過,如果獲得持有未行使債券本金總額四分之三的人士批準又另當別論。

  此承諾意味著兩種可能,一是如果吉利要收購沃爾沃,只能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即吉利集團層面操作;另一種可能即是上市公司要想?yún)⑴c競購沃爾沃,必須與高盛方面的債轉(zhuǎn)股節(jié)奏息息相關,吉利在收購沃爾沃這件事上必須與高盛達成默契。

  私募進軍海外上市公司潮:為什么不是A股?

  高盛入股吉利,并不是孤軍匹馬,最近幾個月,投行盯緊率先復蘇的中國企業(yè),動作頻頻。PE入股上市公司的投資案例則顯然成為一個潮流,而這些被入股的上市公司無一例外是在美國或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yè)。

  8月12日,TPG、弘毅、聯(lián)想控股共同投資物美商業(yè),投資金額達16.5億港元,獲得物美10.95%股權。

  8月11日,紅杉資本以每股30美元的價格入股飛鶴乳業(yè),定向增發(fā)210萬普通股,占現(xiàn)有總股本的12.12%,融資額為6300萬美元。

  8月5日,方源資本和West hill認購建業(yè)地產(chǎn)7.65億港元(約合9870.48萬美元)附帶認股權證的可換股債券。

  此外,7月6日,中糧集團和厚樸基金以61億港元入股蒙牛公司;貝恩資本入股國美電器等也都采用了PIPE的形式。

  “以前如果我們沒有機會投資的一些企業(yè),現(xiàn)在或許正是一個投資的好時機。”某知名投行的合伙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而這一股PIPE潮,也被業(yè)內(nèi)認為是經(jīng)濟危機下企業(yè)價值被低估從而帶來的PE投資機會。

  “許多港股、美股的公司估值才五倍、七倍。”麥頓投資合伙人邱立平說。

  事實上,這幾個月來PE對于PIPE情有獨鐘,主要因為“金融危機下一些上市公司的估值相對合理,而且入股后退出的路徑相對暢通,少了IPO不確定性的風險。”九鼎投資負責人趙忠義認為。

  正當港股、美股市場上PE的PIPE投資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A股市場雖然也經(jīng)歷了從6000點到一千多點的巨幅下跌,卻沒有PE進行PIPE類投資。

  “一個主要原因是外匯管制,因為像海外的資金要投資A股必須獲批QFII的資格,而且涉及PIPE投資的資金量比較大,許多大PE都是美元的基金,這涉及審批的問題。”天津金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衛(wèi)峰表示。

  另外一個原因是,A股盡管在去年谷底時估值有大幅下降,但仍然無法和海外市場的估值相比。“我們接觸過一些轉(zhuǎn)讓法人股的,還有一年解禁,按照市價半價給我們,但是即使這樣算起來,估值仍然達到二十倍甚至更高。”上述麥頓投資合伙人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