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前經濟金融工作的幾點看法

2009-11-03 16:26:04      唐雙寧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 唐雙寧

  對世界經濟金融走勢的預估

  關于世界經濟金融走勢,曾有過“V”型、“L”型、“U”型等觀點,而我認為應當是“W”型由大寫到小寫的漸變過程。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2009年年初以來,美國又有94家銀行破產,今后可能還將有150家至200家銀行破產,且沒有足夠的“健康”銀行來收購。同時,美、歐、日等經濟體政府債務高達30萬億美元,預計到2014年這些經濟體的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將超過114%,形成巨大的“債務泡沫”。如果美國大量印制美元,將導致美元貶值,嚴重危害許多國家的利益和全球金融市場穩(wěn)定。同時,全球高達650萬億美元的衍生產品中究竟有多少損失現(xiàn)在還是未知數(shù);再加上股市房市波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自然災害引發(f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失業(yè)擴大影響消費需求等等因素,世界經濟不可能在短期內一次性復蘇,應該是一個“W”型由大寫到小寫的漸變過程。

  “保增長”仍然是我國當前經濟金融工作的主要矛盾

  2009年上半年我國GDP實現(xiàn)7.1%的增長,全年8%的增長目標似已無懸念。但最后兩個月,“保增長”仍然是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這不僅因為GDP關乎經濟總量,更關乎就業(yè)和市場信心。我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約可以帶動100萬人的就業(yè);如果能夠實現(xiàn)8%的增長,就可大體增加近1000萬人的就業(yè)。我國當前“保增長”的成果還是量變而非質變。首先,我國上半年實現(xiàn)7.1%的增長主要是靠4萬億財政拉動和7.3萬億信貸拉動,尚未產生社會投資和其他投資的拉動效應;其次,上半年的增長主要是投資拉動,消費拉動效果顯現(xiàn)“非一日之功”;再次,國際上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包括投資保護主義、貨幣保護主義)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因為美國等國的政要主要是對選民和選票負責,以各種名義打保護主義牌經常作為他們實現(xiàn)政治意圖的辦法。這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走出口為主的老路。

  “調結構”是我國經濟將長期面臨的基本矛盾

  由于30年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積累了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因此在解決“保增長”的主要矛盾時要防止加劇“調結構”的基本矛盾。當前要特別注意的是,第一,防止增加新的銀行不良資產。2008年11月以來,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出現(xiàn)井噴式增長。2009年1~6月又增加7.37萬億元,半年時間已大幅超過年初確定的全年計劃,全年投放預計相當于去年全年實際投放和今年計劃投放的2倍,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蘿卜快了不洗泥”。因此,要特別注意防止本輪危機后銀行不良貸款的“抬頭”。第二,防止出現(xiàn)通貨膨脹。2008年底以來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到2009年6月,M1期末余額為19.32萬億,同比增長24.79%;M2期末余額為56.89萬億,同比增長達28.46%。照此下去,通脹的危險很大。第三,防止財政赤字規(guī)模膨脹。2008年中央財政赤字1800億元,2009年計劃9500億元,將是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赤字最高的一年,而且還存在進一步加大的風險。另外,地方財政隱性負擔更重。第四,防止產能過剩。由于“保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投資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慌不擇食”現(xiàn)象,產能過剩的矛盾將更加突出。除此之外,還應注意股市房市波動、外匯儲備進一步上升、熱錢大量流動、地區(qū)差距進一步拉大、就業(yè)壓力進一步增加以及資源、環(huán)境、安全生產等問題。

  關鍵是掌握好政策的“度”,拿捏好財政與貨幣“兩個政策”

  我們很多問題不是方向的問題、政策的問題,而是執(zhí)行中“度”的問題。當前仍然要繼續(xù)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什么叫“積極”和“適度寬松”,知易行難。稍不到位,就難以“保增長”;稍一過頭,就可能產生“新隱患”。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問題”在于財源來自何處(增發(fā)國債是由社會資金還是由銀行購買?)以及投向何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問題”在于能否保持“勻速微增”。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方向”把握,應當是“量入”重于“為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方向”把握,應當是“適度”重于“寬松”。

  中國經濟真正走向復蘇需要“五次拉動”

  去年開始的四萬億投入,是我們抗擊金融危機的第一次拉動,為我們戰(zhàn)勝金融危機樹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礎。截至今年上半年7.37萬億的信貸投入,是我們抗擊金融危機的第二次拉動。天量放貸雖利弊并存,但從保增長的角度看利大于弊,為第二季度GDP止跌回升作出了貢獻。扶助中小企業(yè)是抗擊金融危機需要的第三次拉動。受這次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yè),中國能否真正走出金融危機很關鍵的也是看中小企業(yè)。中國中小企業(yè)就業(yè)量占75%以上,GDP占60%以上,國家稅收占50%以上。在中國的國情之下,發(fā)展的前提是穩(wěn)定,穩(wěn)定的前提是就業(yè),就業(yè)的前提也是發(fā)展中小企業(yè)。但是,從融資的角度看,受銀行貸大(大戶)、貸長(中長期貸款)等偏好影響,中小企業(yè)貸款難始終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只有依據(jù)中國的國情對中小企業(yè)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才能形成抗擊金融危機新的拉動力量。帶動社會投資是抗擊金融危機需要的第四次拉動。今年上半年,7.1%的GDP增長率中,投資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其中,國家投資同比增長41.4%,銀行貸款同比增長44.6%,而民間投資同比卻下降1個百分點。我們的財政和信貸只有有效拉動社會資本,才能轉化為抗擊危機長久的、強勁的動力。擴大消費是抗擊金融危機需要的第五次拉動,亦即最終拉動。受危機影響,已經出現(xiàn)財富縮水、股市波動、居民收入感受指數(shù)降低、消費意愿下降的現(xiàn)象;加之社會保障和醫(yī)療體系不完善,這些都對消費構成剛性制約。而上半年經濟增長中,出口貢獻率為負41%,對GDP增長的作用是負2.9個百分點。由于不可能立即解決的貿易保護主義問題,外需拉動已不現(xiàn)實。因此,實現(xiàn)擴大消費才是最終拉動,也才是真正戰(zhàn)勝了金融危機。

  應當把8%~9%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長期目標

  我國經濟增長不能低于8%,但也不能高于10%,否則將帶來結構問題、后勁問題、未來危機問題等一系列問題。中國經濟需要“緩口氣”。當然這個“8%~9%”不是平均主義,后發(fā)地區(qū)可以快一些,先發(fā)地區(qū)應當慢一些。國家在主要依靠市場的同時,應當輔以政策調節(jié)的辦法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這其中關鍵是“就業(yè)”可以考慮實行大規(guī)模的“農民工培訓計劃”,師資主要從大學畢業(yè)生中產生,既解決雙重就業(yè)壓力,又可提高國民素質。

  從戰(zhàn)略角度考慮金融領域中的十個問題

  一是增強貨幣政策制定的前瞻性、科學性,執(zhí)行的靈活性、差別性,與其他政策(財政政策、產業(yè)政策等)的配套性、互動性,既防通脹又防滯脹,既防通縮又防滯縮,既保持幣值穩(wěn)定又要促進經濟增長、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穩(wěn)定就業(yè)。二是完善監(jiān)管體系,填補監(jiān)管真空,既防監(jiān)管不足,又防監(jiān)管過度,增強金融市場運行的有序性、金融機構經營的穩(wěn)健性、金融風險的可控性和金融監(jiān)管的透明性。三是改善“二元金融”中的“薄弱單元”,特別是通過財政政策的拉動,建立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的金融資源配置體系,改善農村、中西部、中小企業(yè)的金融服務。四是繼續(xù)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與開放,轉變金融增長方式,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水平與創(chuàng)新能力。推進金融改革與開放要堅持“實事求是、穩(wěn)步推進、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原則;轉變金融增長的方式要堅持“統(tǒng)籌兼顧、集約經營、持續(xù)發(fā)展、質量第一”原則;提高金融創(chuàng)新能力要堅持“順我所需、積極推進、規(guī)范運作、風險可控”原則。五是進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體系,完善中堅持“結合國情、有效適用、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機構)、逐步遞進(處理好金融政策、規(guī)范性文件、規(guī)章、法規(guī)與法律之間的權威性與適用性關系)”原則。六是保持外匯儲備和匯率水平的合理性:根據(jù)經驗判斷現(xiàn)實中國外匯儲備人均600美元左右為宜;在堅持既定匯率改革方向與原則的同時,使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真正成為反映市場變動的浮動匯率制;注意外匯儲備中美國國債比例偏高問題。建議今后對新增部分設置與匯率、物價等指標掛鉤的“保值安排”。七是大體用20~30年的時間按照“周邊化——區(qū)域化——國際化”的軌跡完善人民幣的計價、支付、結算、儲備和國際貨幣功能,并提高人民幣的管理水平,逐步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八是積極推進金融外交,加大我國在世行、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話語權和規(guī)則制定權,使其與我國世界經濟地位相適應。九是開發(fā)培養(yǎng)不同層次金融人才,要以培養(yǎng)境內人才為主,境外人才主要起技術專家顧問作用,境內人才起領導管理決策作用;尤其要培養(yǎng)主要領導人才。十是加強金融文化建設,金融工作中“業(yè)務是葉、管理是枝、體制是干、文化是根”,一切金融活動都要靠人去執(zhí)行。

  用新的理論指導經濟金融工作

  抗擊全球金融危機的實踐將使我們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探尋出指導經濟金融工作的新理論。這個新理論的內核,應該是闡述好“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辯證關系,即有無“同一性”與誰為“第一性”問題?!翱床灰姷氖帧迸c“看得見的手”共同作用于經濟社會生活中,二者是“同一”的;不能因出現(xiàn)金融危機否定市場經濟,但也不能迷信市場經濟;不能把二者對立起來,但也不能簡單等同起來。就根本、長遠而言,“看不見的手”為“第一性”,“看得見的手”發(fā)揮輔助作用;在一些特殊場合,“看得見的手”有時還要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我們要堅持兩只手一起抓,區(qū)別“一般和特殊”,視具體情況決定哪只手更硬。我們應當加強金融理論研究,用這一思路指導今后的長期實踐?!?/p>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