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背后的男人

2009-11-04 17:17:42      莫震宇

  喬布斯的耀眼光環(huán)籠罩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蘋果公司,我們基本上一無所知,除了產(chǎn)品。產(chǎn)品是蘋果公司對外溝通的唯一方式,包括每年一度的WWDC大會,以及世界各大城市里有如水晶宮一般的蘋果專賣店。但我們看到的,依然還是產(chǎn)品:iPod、iPhone、蘋果電腦和筆記本。每一件都美麗如珍寶,每個線條都精致極簡,讓人難以抑制內(nèi)心想要觸碰、擁有它的欲望。然而要問誰是這些產(chǎn)品真正的締造者?答案不是喬布斯,而是蘋果公司工業(yè)設計副總裁——喬布斯背后的男人——Jonathan Ive以及他的設計團隊。

  如果將蘋果公司比作一個宗教,喬布斯無疑是這個宗教里最重要的布道者,而Ive才是幕后那個真正的秘密領袖。喬布斯指明方向并且提供靈感,而Ive則將蘋果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和造就美麗事物所必須的具體細節(jié)融合在一起。想得到并不難,真正做到了才算數(shù),Ive才是蘋果的幕后功臣。要知道,蘋果創(chuàng)新的成功正是取決于這種主設計師與強力

  老板間的契合。

  就在今年上半年喬布斯請病假的時候,英國泰晤士報甚至大膽預測,一旦喬布斯退休或者“無法繼續(xù)工作”,Ive將接替喬布斯的位置。理由十分簡單,Ive掌握著蘋果戰(zhàn)無不勝的利器——設計。而他也由此收獲了無數(shù)獎章以及贊美,比如“世界上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發(fā)明之父”、“設計大師”等等,甚至得到英國女王的冊封,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勛章。

  但當你真正見到Ive,會發(fā)現(xiàn)這仿佛是一個在去星巴克的路上迷失方向的畢業(yè)生,一點也不引人注目。當然,前提是如果你真的可以見到他的話。他和喬布斯一樣,是一個十分低調、嚴格保護自己私生活的人。他甚至拒絕向媒體透露自己的生日。而每次當看到媒體提到他的心愛坐騎,一輛阿斯頓馬丁,就會大為光火。Jonathan Ive看起來臉色蒼白,他那英倫民族式的蒼白膚色與其滿臉深色的絡腮胡形成強烈對比,讓這個身著褪色牛仔褲和沖浪人圖樣上衣的設計師有一張看起來睡眼惺忪的、無精打采的臉。他總是懶散地坐在座位上,說話時聲音很輕,聽上去有那么一點拘謹和緊張,更多的是害羞。

  這個四十出頭的“幕后英雄”,出生在英國倫敦東區(qū)的一個銀匠家庭。他從小就對造物著迷。他的父母至今還記得,他是如何將收音機和錄音機拆開并裝回去的。中學畢業(yè)之后,他參加了英國倫敦圣馬丁藝術學院的汽車設計的課程,但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產(chǎn)品設計更加感興趣。1985年,他進入紐卡斯爾藝術學院(Newcastle Polytechnic)后,其天分和動力開始得以充分表露。他當時的老師Clive Grinyer回憶道,“他是我遇到的最勤奮的學生。一般學生在畢業(yè)項目上只會做6個模型,而Ive做了100個。”

  最后Ive獲得了皇家藝術學會的學生設計大獎,不是一次,而是兩次。這使他贏得到Stamford-(Conn.)公司短暫實習的機票,但是Ive很快決定改飛加州,以參觀硅谷那些日益興起的設計公司。當時在Lunar Design工作的Robert Brunner被Ive展示的問號形電話驚呆了——不是一塊泡沫疙瘩,而是一個擁有獨立而完整的內(nèi)部元件的真正模型。“那不僅是一個在設計上富于感情的產(chǎn)品,而且經(jīng)過了工程設計。他考慮的是如何批量生產(chǎn)。”Brunner回憶道。從那時起,Ive善于將設計作品產(chǎn)業(yè)化的優(yōu)勢已經(jīng)表露出來。

  [page]

  1989年畢業(yè)后,Ive加入了一家倫敦企業(yè),在那里設計了許多家居用品。但不幸的是,別人并不賞識。當一家公司否決了他花數(shù)月時間設計的一個浴缸后,“他沮喪而心灰意冷,”Grinyer說。Ive慢慢意識到自己并不適合當一個設計顧問,對于那個工作來說推銷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我一點也不擅長經(jīng)營設計買賣,我只想專注于設計藝術本身,”他說。

  所以,他決定橫渡大西洋,加入蘋果公司的設計團隊。在此之前,他就已經(jīng)作為設計顧問幫助設計蘋果的新筆記本PowerBook.而已經(jīng)成為蘋果設計團隊領導人的Brunner十分喜歡他的設計,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實際上,Ive在蘋果公司的頭幾年依舊十分艱難,他不止一次想要辭職。那時蘋果正處于喬布斯回歸前的黯淡歲月,不僅銷售額和市場份額不斷下滑,還要承受華爾街股東因為股價跌落和“恨鐵不成鋼”的消費者的怒氣。而僅29歲的Ive要竭盡所能地和“成本控制”斗爭。他們搬走了深受設計師喜愛、用來模擬想象中產(chǎn)品的超級計算機Cray,于是蘋果的產(chǎn)品變得和其他公司產(chǎn)品一樣無聊。

  根據(jù)Ive在Tangerine Design的前同事回憶:“喬布斯意識到Ive是一顆明珠。傳聞說iMac其實在好幾年前就已經(jīng)設計出來,但當時的老板不感興趣,所以他們只好放棄。當喬布斯回來后,問他們有什么想法,Ive重新翻出了iMac.剩下的就都是歷史了。”

  1997年7月9日,喬布斯回歸蘋果。他迅速開始重整公司,大刀闊斧地將蘋果60多個產(chǎn)品削減到只剩4個,Ive差點沒有在這最初的混亂中幸存下來。與此同時,喬布斯開始在全世界奔走,以尋求一個真正的超級設計明星。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蘋果內(nèi)部。而當他發(fā)現(xiàn)Ive之后,迅速地做出了決定。“這就是我們要前進的方向。”然后他放手讓Ive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

  與喬布斯的碰撞使Ive大放異彩,同時也是世界的運氣,因為他們帶來了如此多賞心悅目的產(chǎn)品。首先是iMac,色彩鮮艷的半透明外殼將家用電腦重塑為有趣而不是難以親近的東西,擺脫了灰黑色方盒子的死板形象。為了弄明白如何使塑料外殼看上去蠱惑人心而不是廉價貨,Ive跑到一家糖果廠研究膠質軟糖。iMac是蘋果公司重新崛起的標志,從此一路驚喜不斷,高潮迭起。

  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臺鈦合金制作的電腦。幕后功臣Ive在遠離蘋果本部的舊金山建立了工作室,并在那兒工作了6個月完成了基本設計。然后前往亞洲協(xié)商寬屏平板的事,并與精密元件生產(chǎn)商一起工作。結果出來的是一種干凈簡潔的后工業(yè)風格,標志著iMac之前那種更趨于新奇異常的設計語言的終結。

  [page]

  Ive成功的根源在于他的橫向思維——往往忽視了傳統(tǒng)的設計方法,為了找到物體的真正魅力,他幾乎能從任何地方發(fā)現(xiàn)靈感:原來的糖果色iMac電腦的靈感來自于水果糖;一度流行的透明的蘋果鼠標來自于水滴;一個可調整角度的臺燈啟發(fā)了新的iMac電腦;而iPod看起來就像是音樂迷們的香煙盒。

  最初出于“不計后果的信任”而加入蘋果公司的Ive,最終也獲得了喬布斯“毫無保留的信任”。Ive說他和他的老板喬布斯每天至少要交談一次。而他和他的團隊在一個大的開放工作室里工作,但這個工作室是蘋果的最高機密。與以透明玻璃改成的蘋果專賣店相比,蘋果公司本身有如“黑盒子”。外人,甚至公司員工有時都不知道到底公司是如何運作的。從事保密項目的員工必須多次刷卡,通過多道安全門,最后輸入一串密碼才能進入工作區(qū)。工作場所通常安裝有監(jiān)視攝像頭。從事產(chǎn)品測試的員工在工作時必須用黑斗篷蓋住產(chǎn)品,揭開斗篷時要開啟紅色警告燈,提醒所有人必須格外謹慎。而蘋果營銷高級副總裁菲利普。席勒曾多次在內(nèi)部會議上披露虛假產(chǎn)品功能或價格信息,然后查找泄密者。

  Jonathan Ive目前和他的妻子,一個歷史學家,和兩個雙胞胎女兒一起生活在舊金山的一個普通二層公寓當中。

  在蘋果公司推出最新的MacBook的一段視頻當中,剃著整齊光頭的Ive身穿深色圓領毛衣,手里把玩著MacBook,講解著他們是如何從一整塊的鋁合金當中雕塑出機器的外殼。他看起來更像個木匠、手工藝人,而不是一個所謂的設計師。但也許正是如此,就像他的好朋友,英國設計師Paul Smith說的那樣,“他感動了數(shù)百萬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