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收購王KKR:杠杠桿收購模式發(fā)揮到極致

2010-06-07 14:55:26      挖貝網

  跟很多PE公司的起源一樣,KKR是公司三個創(chuàng)始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羅姆·科爾博格、亨利·克拉維斯以及喬治·羅伯茨,三人在貝爾斯登銀行金融部共事8年有余,科爾博格是克拉維斯和羅伯茨的業(yè)務導師,而后兩人則是表兄弟,他們對于借貸融資、發(fā)行垃圾債等金融技巧駕輕就熟,三人之間親密的關系也為日后創(chuàng)業(yè)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970年代美國股災讓很多企業(yè)陷入困境,不得不廉價變賣資產以求自保,而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在災難中發(fā)現了機會,師徒三人聯手創(chuàng)建了一個新公司,趁機收購那些奄奄一息的目標企業(yè),1976年,三人在距離貝爾斯登不到500米的地方成立了KKR。

  KKR在PE發(fā)展歷程中的最大貢獻在于收購模式的創(chuàng)新——由科爾博格首創(chuàng)的杠杠桿收購模式(leveraged buy ou,簡稱LBO)在KKR時代發(fā)揮到了極致。

  LBO是一種以“現金+承債”為核心的企業(yè)收購模式。早在1965年,科爾博格首次實現了LBO的收購方案:他組織了一個投資團體出價950萬美元購買了Stern MetaLS公司大部分股權,投資團體出資僅50萬美元,其余通過貸款;采取LBO收購后,科爾博格從公司收到的現金不僅還清了貸款,而且向公眾出售其50萬美元初始投資,共收回400萬美元。

  LBO通過增加公司的財務杠桿來完成收購交易,一舉解決了并購業(yè)務因資金投入問題而一直局限于小型私有企業(yè),自此為巨額融資打開了方便之門。在此基礎上,科爾博格進一步設計了企業(yè)管理層參與的杠桿收購模式——MBO,給那些對于企業(yè)經營和價值具有決定作用的主要管理人員分配有吸引力的股份。

  KKR成立之時,華爾街的注意力依然停留在證券承銷等傳統業(yè)務上,而KKR則抓住時機全力拓展LBO和MBO。1985年,科爾博格因為身體等諸多原因退出KKR,作為一個非正式的紀念,這位KKR奠基人的辦公室一直都空著,律師們把這間辦公室稱之為“杠桿收購圖書館”。

  科爾博格退出后,克拉維斯和羅伯茨把杠桿并購推向巔峰。1989年,在納貝斯克控制權的爭奪戰(zhàn)中,KKR動用了高達314億美元的巨資,擊退了包括美國運通、摩根斯坦利以及第一波士頓等華爾街巨頭,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慣用LBO伎倆的KKR發(fā)行了大量的垃圾債進行融資,而KKR實際使用的現金不到20億美元。這場世紀并購大戰(zhàn)被稱之為“20世紀最著名的惡意收購”,當年即被《華爾街日報》記者寫成了紀實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1993年拍成電影,自此克拉維斯兄弟也被冠以“野蠻人”的稱號,憑借高超的并購技藝,“野蠻人”將KKR推上了華爾街收購之王的至尊位置。

  截至2007年,“華爾街收購王”的資產總值超過530億美元,在其30余年的歷程中,KKR管理的基金實現的復合年均回報率達到26.3%,與黑石、凱雷、德洲太平洋集團合稱為全球PE“四大天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