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舞臺劇市場依然看重演藝資源和資本優(yōu)勢的環(huán)境之下,國營壟斷的局面加劇了“開心麻花”之類的民營演出機構邊緣化的危險
文/茜萍
如果你自詡京城時尚小資文藝一族,尚不知道“開心麻花”為何物,那絕對稱得上奧特曼(OUTMAN):在北京,這個糅合了諸多元素的時尚系列喜劇,直接受眾超百萬;時尚流行群體中,每三個人就有一個知道“開心麻花”;在全國,至少有超過1000萬的觀眾,通過各種媒體接觸過“開心麻花”。
作為中國時尚舞臺劇的領軍品牌,開心麻花的成功源于劇本精細耕作基礎上的高度商業(yè)化操作。其獨創(chuàng)的“以明星主持與歌手為強心劑,年度熱點事件為噱頭,采用惡搞手段,走千人大劇場路線,密集媒體式轟炸,賀歲檔上演”的電影“大片模式”,已經成為都市舞臺劇最為成功的商業(yè)模式之一。
與諸多國家院團依賴政府政策和資金維持生存、商業(yè)戲劇依靠明星和廣告轟炸吸引眼球、民間劇團蝸居于小劇場的境況相較,在大多數(shù)舞臺劇遭遇劇本荒抑或缺乏市場號召力的當下,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的“開心麻花”,已然成為中國舞臺劇的優(yōu)秀典范。
然而,這樣一個平衡了藝術與市場矛盾的完美商業(yè)模式,卻在劇場租賃價格飆升的現(xiàn)實面前,不可避免地陷入劇場荒的尷尬——據(jù)統(tǒng)計,從2009年至2010年,北京營業(yè)性演出場次從16836場增至18000場,隨著檔期越來越緊,劇場租金也越來越高,而演出市場的票價并沒有調整。在整個市場持續(xù)升溫的同時,舞臺劇呈現(xiàn)劇場和內容上下游資源整合的態(tài)勢,不少劇場營運機構紛紛加入舞臺劇創(chuàng)作領域,形成“場制合一”,嚴重制約了“有劇本,沒劇場”的民營劇團。
由于沒有屬于自己的演出場所,盡管劇本、營銷等軟實力突出,“開心麻花”仍然在“立足北京,走向全國”的理想與現(xiàn)實中徘徊?!伴_心麻花”的“大本營”一直是海淀劇院。8年的時間,15部原創(chuàng)優(yōu)秀劇目,在培養(yǎng)出一批忠實觀眾的同時,也將原來處于北京演出市場邊緣地區(qū)的海淀劇院打造成了一個專屬陣地。但隨著租金越來越高,劇院很多檔期被其他的演出機構買走,“開心麻花”不得不另辟根據(jù)地。
實際上,有劇無場已經成為困擾很多民營演出機構發(fā)展的問題。在舞臺劇市場依然看重演藝資源和資本優(yōu)勢的環(huán)境之下,國營壟斷的局面加劇了開心麻花之類的民營演出機構邊緣化的危險。2011年1月20日,首屆演藝市場投融資論壇在京召開。緊跟北奧集團之后發(fā)言的“開心麻花”創(chuàng)始人張晨,幽了自己一默:“(開心麻花)現(xiàn)在還是一只在地上爬行的烏龜,看著別人在天上飛,我特別渴望有人能給我們插上翅膀”。 自嘲背后,透露出民營劇團無可奈何的憂傷。
為彌補劇場短板,“開心麻花”進行了產品經營多元化的探索,在漫畫、兒童劇、賀歲影片等方面嘗試尋求突破。而部分實力雄厚的民營劇團也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院線。不久之前,另一家以話劇演出為主體的民營劇團大隱院線,在北京世貿天階時尚大廈推出旗艦店,并對外宣稱整合全國劇院資源,建立覆蓋全國省市的連鎖演出院線。
“開心麻花”也在盡量用自己的方式順應著這股潮流:通過在高校及中心城市的巡演,正逐步建立起高校和全國中心城市的舞臺劇院線體系。2010年,“開心麻花”與天津市相關機構合作,成功盤活了閑置的天津市河東區(qū)二宮大劇場。張晨希望將天津的這種模式在全國推廣,通過盤活當?shù)亻e置劇場進行擴張,但他自己也清楚,“這種機會可遇而不可求”。
成功解決了“劇本荒”和盈利模式問題的“開心麻花”,如今仍然需要面對日漸嚴峻的劇場荒難題,但這遠非一己之力所能及。作為典型的文化創(chuàng)意行業(yè),沒有道理苛求它橫跨創(chuàng)作和院線的同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與劇本荒不同,劇場荒的根本癥結不在于砸資金、建劇場,而在于打破劇場資源分配不均的現(xiàn)狀。投資或許能救一時之急,但資本不是慈善,市場?當然也不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