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峰:項目成功率不是PE/VC最好的衡量標準

2013/03/03 16:20     

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

什么叫風險投資?在講風險投資之前,先要知道什么叫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投資是從投資人角度來講的,融資是從公司角度來講的。作為一個公司去找錢這叫融資,作為投資人找公司來投錢叫投資。投資人是甲方,公司是乙方。在創(chuàng)辦公司的過程中,既需要創(chuàng)意、團隊,也需要資金。資金有幾種來源,最開始可能來自親朋好友或者自己的積蓄,但如果要做大事、做高科技公司則會需要比較大規(guī)模的資金,基本上不可能僅僅靠親戚和自己的錢。這時候你就需要從別的地方去融資。

從融資種類來說,一種叫債權融資,一種是股權融資。

債權融資很簡單,就是去銀行借錢,到期時連本帶利還給銀行。股權融資則不一樣,你拿著投資人的錢以后,投資人在你的公司占股份。股權和債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債權在還款時的優(yōu)先級更高。比如說公司現(xiàn)在借了10元錢,將來如果這個公司賣了11元錢,10元錢還給債主,剩下1元錢股東再去分。債還分不同優(yōu)先級,比如在中國,跟銀行借錢,銀行的優(yōu)先級最高,別人就相對比較低。另外,債權通常還會要求抵押,房產也好,其他資產也好,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借債。有些公司就是兩三個人加一個很好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這樣就沒地方借錢。為什么?因為沒有辦法拿東西做抵押,拿腦袋做抵押也不行。所以當你沒有東西做抵押的時候,其實很難借債。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中小企業(yè)融資難。這跟國外不太一樣,國外憑個人的信用可以借點錢,在中國這種情況很少。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公司就只能去做股權融資。股權融資的概念是什么?股權融資就是指投資出錢給公司用,獲得公司股份。投資人怎么賺錢呢?比如說公司剛開始的時候,投資人對公司估值90萬元,出10萬元,整個盤子相當于100萬元,投資人占公司股份的10%。3年以后,公司出了一個產品賣得不錯,最后公司可能出售、可能上市。如果上市時估值1個億,那么公司的價值就增長了100倍。這時候投資人原來的10萬元在1億里還是占10%左右,就變成了1 000萬元。從10萬變成1 000萬,他賺了100倍。所以股權投資人賺錢的方法是通過占有公司的股權,隨著股權的升值,最后以一定的方式退出來賺錢。這就是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不同。

股權融資在退出時的優(yōu)先級是比較低的。還用剛才那個例子,如果現(xiàn)在公司估值90萬元,股權融資10萬元,但公司在中間借了100萬元,如果最后公司賣掉的時候賣了110萬元,這時候你得先把100萬元債還了,剩下的10萬元股東分,原來投的10萬元占的10%,就變成1萬元。

從這個角度來講,股權投資的風險是比較大。那為什么還是有人愿意去做股權投資?因為如果公司成長的話,股權投資賺得多。換句話說,風險大,回報也大。還是用100萬元這個例子,100萬變成1個億,如果中間公司借了100萬元,還錢的時候還100萬再加上利息,如果按照10%的年利借了兩年,還的時候差不多還120萬元。不管公司做得多成功,債權人只拿到本金和利息,而股權投資人則能拿到100倍的回報,所以風險和回報都是相輔相成的。

不管公司做得多成功,債權人只拿到本金和利息,而股權投資人則可能拿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所以風險和回報都是相輔相成的。

總結來說,股權投資風險大,回報的可能性也大;債權投資風險小,但回報可能性也就被限制住了。

天使投資、風險投資、PE

從投資階段來看,在公司起步的時候,最早投資的叫天使投資,也叫種子投資。為什么叫天使?因為天使投資往往是個人做,往往因為熟悉了解這個人,不管他想干什么都給他錢。也有的天使投資人是這一行業(yè)的專家,只在這個行業(yè)投資,因為他對這個行業(yè)很清楚。天使投資相對來說受限于個人,因為每一個人的經(jīng)歷、認識的人都是有限的。只有到最近,天使投資開始機構化了,這也是最近一兩年從美國開始的新趨勢。

再往下進行被稱為早期投資,一般也叫A輪,投資量在兩三百萬美元到七八百萬美元之間,甚至上千萬美元都有可能。這時候公司可能有一個想法和一個簡單的團隊,團隊可能是不齊全的,但團隊的人比較靠譜;想法可能沒有被市場驗證,卻是很不錯的想法;或者有一個團隊,有一個創(chuàng)意,創(chuàng)意所在的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競爭也不是很強烈,甚至可能是一個藍海,發(fā)展機會比較大。在這個時候的項目就屬于早期的項目,可能沒有產品、沒有客戶,需要融資來發(fā)展產品和客戶。

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如說產品做出來以后,開始有收入、有客戶了,這時候投資叫成長期投資,這時候一般是B輪,有時候是C輪。

再往下就是中后期,甚至Pre-IPO,就是離上市很近的時候再去融資,比如說離上市差12個月左右就叫Pre-IPO。一般來說,早期的投資離上市可能5年或者以上,一個公司即便是高科技公司,平均的發(fā)展時間都是七八年甚至到10年。所以早期的投資一般離上市還遠,成長期投資一般離上市三四年,Pre-IPO一般是在18個月以內。

大家可能聽說過風險投資,也聽說過PE,感覺有些混淆。其實廣義地說,PE就是我們講的私募基金。私募是定向的融資,融資的人不是到公開市場吆喝,而是定向找資深的投資人,他們錢足夠多、對投資的風險比較清楚,另外人數(shù)也會有限制,證監(jiān)會對此有嚴格規(guī)定。公募則是針對公共市場進行融資。

再分得細一點,PE分很多種,有一種叫VC,就是風險投資,投資于相對比較早期的項目,而且一般在公司里不占大股東;PE就不一樣了,PE投資于中后期,資金量很大,而風險投資資金量相對較小。風險投資基金在美國的規(guī)模也就是1億美元到七八億美元左右,每個基金周期10年左右。但是PE動輒十幾億、幾十億美元,主要對比較大型的公司投資。大家可能聽說過growth capital,也就是是成長基金,成長基金在投資時基本上不太動公司的管理架構,公司相對比較成熟,估值也比較高,所以投資量比較大,但是對公司的股權稀釋不那么多。還有一種基金叫buyout,就是基本上把公司全買下來,百分之百控股,然后派團隊進去整改公司。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在本來較好的公司,品牌不錯,也還有客戶,但因為運營不好,PE派人進去整改,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上市。PE基金在中國基本上都是growth capital,不太去做buyout。

還有一種PE手段叫LBO,即“Leveraged Buyout”(杠桿收購)。一般來說,做風投因為放的錢很少,能貸的款不是太多。但是PE一般投資金額比較大,而成熟型公司成長率不是很高。他怎么能使自己的回報變高呢?貸款。比如說放1億美元進去,通過這1億美元抵押,再去貸1億美元,相當于有兩億美元。這兩億美元如果回報是20%的話,如果貸款的利率不到20%,就相當于最后作為投入的1億美元回報比20%高,這個概念就叫杠桿。這種情況下,PE通過杠桿可以賺到更多的錢,這是國外的PE經(jīng)常做的事。但是這在中國也不是很普遍,因為在中國社會中,杠桿不是太多。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機是因為杠桿用得太大了,杠桿的好處是用很少的錢可以獲得很高的成長率,但是虧的時候也會虧很快。這實際上就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性。風險投資很少用杠桿,PE會用一些股權和債權相結合投。

美國有一家很著名的銀行叫硅谷銀行,硅谷銀行貸款時不是用實物或者固定資產做抵押,而是靠一些軟東西做抵押,比如技術。技術好不好怎么判斷?搞銀行的人不是做行業(yè)的專家,但他跟風險投資公司很熟,當他發(fā)現(xiàn)風險投資公司投了這家公司之后,相信這家風險投資公司的專業(yè)判斷,就覺得可以貸款給公司。這種貸款的第一個好處是當公司出了問題的時候,可能風險投資公司不愿意把它的股權全當出去,就可以找風險投資公司來補錢還貸。另外一點,做這種貸款的時候,除了利息,他會要一些期權,賭上升,如果這個公司好了就不得了。就像Facebook,大家知道,如果當初給他們公司做律師的,剛剛開始要了一點點的股票,哪怕就是千分之零點一、萬分之一,今天也不得了。

在中國社會中,杠桿不太多,金融危機是因為杠桿用得太大了,杠桿的好處是用很少的錢可以獲得很高的成長率,但是也會虧得很快,這就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