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投資趨勢:內容的精細化運作

2013/03/28 09:45      相與

盡管各家投資機構的投資風格和投資階段都不同,整體來說,2013年的投資趨勢變化并不大。綜合網易科技采訪的幾家互聯(lián)網主流投資機構,2013年各家制定的投資方向,移動互聯(lián)網、多屏結合、O2O依然是熱點,值得注意的是,多家VC都開始關注產品內容的精細化運作。

這與市場變化是分不開的。2012年,美國股市遇冷,寒潮同樣吹到了國內,總結2012的投資市場,2011年的投資泡沫逐漸消散,企業(yè)估值逐漸回歸理性。創(chuàng)業(yè)者想在VC那里拿到錢更難了,因為VC也不知道市場什么時候能轉暖,什么時候能獲得回報。

“上市并不是唯一出路。”這句話在去年頗為耳熟,紅杉資本合伙人熊曉鴿也表示,“過去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都有一個夢想,就是公司上市,不僅可以為公司帶來發(fā)展資金,同時風投可以獲得很好的回報,但是現(xiàn)在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外的股市都不太好,中國也有800多個公司在排隊,所以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不要盯著股市,而是應該盯著市場和客戶,這樣不管上不上市,企業(yè)都會獲得成功。”

網易科技看到,在2013年,有多家VC瞄準了注重內容生產的TMT項目,這一類項目,服務于某一特定用戶群,忠于為用戶貢獻精品內容,投資回報時間可能更長。

不限于某一類型,如手機游戲、新媒體、移動廣告等項目。

內容的回歸

不久前,熊曉鴿在創(chuàng)新中國2013春季賽上演講中透露,他非??春猛炼咕W創(chuàng)始人王微的再創(chuàng)業(yè)項目:建立“中國的皮克斯”,生產動畫作品。雖然這一項目并未透露投資方,但并不排除再度獲得IDG投資的可能。熊曉鴿說:“以前王微做土豆是做平臺,現(xiàn)在王微成立新公司開始做內容,這說明了一種趨勢,文化產業(yè)需要VC的關注。”

“IDG前年在硅谷投了一個手游公司,7個月后賣給一家日本公司,給我們帶來了好幾倍以上的回報,所以說我覺得,做內容的同時不一定上市。”

熊曉鴿認為,只有具有良好的造血能力的公司,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無論是文化產業(yè)、游戲、還是新媒體,VC都在瞄準的是對內容的精細化運作。其中,新穎的內容載體、前沿技術和多維的推廣方式都是標配。

“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階段,平臺類的機會以及工具類的機會都已經越來越少,要么有巨頭把持,要么競爭的非常慘烈,原來能快速拉攏用戶的一些絕招,如產品體驗、各種交互、社交、營銷,都已經慢慢變成標配,進入沉淀用戶的階段。

“同樣,用戶也從原來的看新鮮看熱鬧開始回歸,真正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的還是好的內容,內容不只是新聞和信息,還包括視頻,聲音,游戲等等。只有這些好的內容能真正沉淀下來,并把相對應的用戶以及用戶關系沉淀下來,如此靠譜的商業(yè)模式在這之上才能扎根生長,生根發(fā)芽。”一位VC這樣解釋投資行業(yè)“回歸內容”的原因。

投資“關于影響力的生意”

除了源源不斷的造血功能所帶來的用戶價值,專注于制造內容的產品還具備“影響力”這一無形資產。

去年7月,財經類新媒體虎嗅網獲得浙報傳媒夢工廠數(shù)百萬元A輪融資,在虎嗅開始聚集一批精英讀者的同時,關于其“如何盈利”的疑問不絕于耳。

有一種論調認為,新媒體無需考慮盈利的問題,只要在輿論中做出影響力,影響力是一種無形資產,是盜夢空間里的植入思想,這是用錢無法衡量的價值。敢于投資像這樣具備“軟實力”公司的投資者越來越多,其看重的并非是短期的收益,這正是內容生產者的優(yōu)勢之一。

浙報傳媒自然懂得媒體的力量,不過其否認了投資虎嗅是投資“影響力”的說法,而是“投資關于影響力的生意”。

浙報傳媒旗下投資機構傳媒夢工場投資總監(jiān)楊軒表示,投資虎嗅,源于傳統(tǒng)媒體對新的內容載體的探索,“我們的投資都是圍繞內容的整個生態(tài)鏈,從內容的生產到內容的傳播到內容的消費,以及背后的大數(shù)據。”

“如果有一些投資方企圖控制這種影響力,肯定是一種短視的行為,因為用戶的分辨能力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強。作為投資方,只需給予支持,而不是干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