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因為我也有過同樣的關于年輕的迷惘、挫折與喜悅,我想告訴你們我自己的經驗與心得。
我曾帶著京東的管理培訓生去沙漠里看沙子。沙漠中沙粒無數(shù),最幸運的沙子,也只是偶爾能夠浮到表面上來,享受一次陽光、享受一次春風而已。
當然,還有很粒沙子,可能一輩子沒有見過任何陽光,一直埋沒在下面。
每個人都像沙漠里的一粒沙子。京東過去十幾年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別之處,我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普通的一員,只是我比較幸運一點而已。
創(chuàng)業(yè),是一種青春的夢想與榮耀。
過去拿現(xiàn)金交易都違法,電子商務想都不要想
十幾年來,對我堅持做的一些事情,有些人并不理解,包括身邊的很多人都難以理解。他們問我,你為什么不讓自己舒服點、開心點,為什么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
這就不得不從我的家人講起,我的祖籍是湖南,太爺爺、爺爺都在湖南出生,太爺爺那一代還是非常富有的。之后國家搞公私合營,家庭財產就沒了,然后被迫遷到江蘇宿遷,不得不停下來謀生。我就出生在江蘇宿遷駱馬湖邊上的一個農村里,因為父親會開船,就到了船廠工作,變成了工人。
后來,因為駱馬湖要蓄水,全家人又遷到了現(xiàn)在的來龍鎮(zhèn)一個無名的村子。
這個地方只有三樣東西:砂漿、高粱、黃茅草。砂漿是一種石頭,又不是石頭,泥土也不是泥土,在砂漿上很難種莊稼,唯一產的糧食是高粱。還有長了半人高、又厚又密的茅草。總之,生活條件比在湖邊惡劣了許多。
那時候一分錢拆遷款都沒有,真正的一窮二白,后來這個由遷移戶組成的無名小村被起了一個大氣的名字 :長安村。
那時候父親還在開船,一個月拿12元錢養(yǎng)活我們全家,母親在家?guī)е?,妹妹還沒有出生。第一次見外婆的時候,我剛學會走路,就撲到外婆懷里,從此就開始跟著外婆長大。
外婆一共有 5 個孩子,每個孩子又給她生了很多孫子、外孫子,我們表弟、姨弟、姨妹、表妹,同輩的有十幾個。那時候土地難種,還要交公糧,又沒有其他收入。所以,外婆家很窮。
吃的食物基本上是紅薯。從6、7月份開始吃春茬紅薯,一直吃到大概第二年的3、4月份。早上白水煮紅薯,中午炒紅薯葉加紅薯煎餅,晚上熬紅薯粥,放一點點米或者玉米面進去。過年的時候能吃到最好的食物:糖,是紅薯在鍋里熬出來的。總之,一年有半年的時間,一天三頓,除了紅薯還是紅薯,吃到想吐。
還有一種主食:玉米。因為玉米可以長時間儲存,吃完了紅薯就可以改善伙食吃玉米。早上玉米粥,可以照人,中午玉米煎餅,晚上玉米稀飯,米永遠只有一點點。
除了這些,我們一天三頓還能吃到的一種食物是醬豆子。不知道為什么,到今天為止,我也沒有吃膩。
至于肉類,一年最多能吃兩次。遇到村里有紅白喜事,去村民家吃頓喜酒,也能吃到肉。因為爸媽在外面開船,所以這種事情一般都由我代表了。我最喜歡的一道大菜就是扣肉,但那時候所有去喝喜酒的人,至少都帶一個小孩,我是搶不到肉的,往往盤子還沒有放到桌上,肉就已經沒了,我非常自覺,每次我都吃剩下的油。
外婆每次去買肉都要給賣肉的人送點禮,讓他多給些肥的。肥肉可以煉出油用來炒菜,剩下的肉渣還可以燉菜。這樣的肉渣也不是可以隨便吃的,也要等外婆分配給我們幾個小孩子。
剩下的葷油,會被外婆放進罐頭瓶系到房梁上去,為什么系到梁上呢?
不是怕貓偷吃,是怕我們偷吃,沒有辦法,不是說她不愛我們。外婆是一位中國最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樸實、愛孩子,一輩子從來沒有享過一天的福。
春節(jié)過完之后的一段日子,每周或者每兩周,外婆就會把那個罐頭瓶拿下來,拿一個小蒸籠,放一小勺油,做一次大米飯。這次大米飯里不放紅薯,也不放玉米,那是非常難得的。
吃完之后,用開水沖三次油花,喝下去,很香。這是最大的節(jié)約,幾乎沒有浪費一滴葷油。
但我小時候吃了很多魚,經常去河里抓魚。還有甲魚、龍蝦等,這是我們最窮的人吃的。不過父母不讓我們吃螃蟹,因為螃蟹要放太多鹽去煮,鹽是家里唯一必須要買的,大人舍不得,5只螃蟹,一大鍋水,就要放一把鹽,這太不劃算了。螃蟹要剁碎了喂鴨子,下了鴨蛋可以賣錢。
后來農村開始允許搞個體經濟,開始分田地,允許個人去賣雞,賣鴨子,過去拿現(xiàn)金交易,那是違法的,電子商務,想都不要想。
父親辭職之后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瞞著我外婆把所有的家當都賣了,還借了債,自己買了一條船,然后我爸媽開始開船,只一年就把債還清了。
這就是我小時候的生活。
好人要去考人大、做縣長,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
接下來是我上學的故事。我們村的長安小學是一所民辦小學,老師全都是我們村里面的人,沒有一個公辦的老師。學校只有幾間民房,房子有窗洞和門洞,但從來沒有安過窗戶,也沒有安過門。
上小學四年級之前,教室都是草泥房,講臺也是泥做的。我小姨在鎮(zhèn)上給人做衣服,她花了近 1 年的時間,用碎布條給我縫了一個花書包。
每天上學我要背兩樣東西,右邊是書包,左邊是板凳。我們到了教室,就坐在地上,把板凳放在腿上當課桌用。一直到小學四年級,村長終于呼吁村民每家貢獻10斤糧食,改善教學環(huán)境。于是我們有了瓦房,有了課桌,有了板凳。
我們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是小學二年級畢業(yè)的。小學二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是小學三年級畢業(yè)的。我們校長是小學畢業(yè),相當于小學六年級,是我們學校文化水平最高的。
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校長帶著我們村的會計、村長迎來一個高才生,許諾他再也不用干農活了,一年可以給他很多糧食,而其他老師光拿學校發(fā)的這點糧食是活不下去的,還得自己種地。
這位初二輟學的高才生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來聽他講課,向他學習。這位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作文課,要求我們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敘事文。老師改作業(yè)非???,全班包括我這個班長都是0分。老師說,來之前,我知道我們村里教課水平很差,但是沒想到差到這樣的程度。
老師很嚴肅地問:“你們知道為什么你們的作文都是零分嗎?”我們沒一個人知道。老師告訴我們,400字左右的意思是,不能左,也不能右,必須是400字。然后說,我壓根兒沒看你們寫什么,我每篇文章都數(shù)了字數(shù),沒有一個是正好 400字的,所以你們都是零分。
后來,老師說這樣好了,我給你們寫一篇范文,你們全部背下來,我預感這篇作文一年之后,你們考初中的時候有可能考到,一旦考到,你們每個人的作文都能得滿分。
背到第三天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好事的同學告訴我說:“班長班長,不好了,老師的作文有401字!”我就帶領全班同學數(shù),數(shù)了3遍真的是401字。我感覺大事不好,問題很嚴重,到時候考到不全零分了嗎?報告老師以后,老師看了半天,劃掉了一個“的”字。
這不是笑話,農村的孩子在教育資源方面,真的是先天不足。
上初中的時候,我還是挺幸運的,考試基本上保持前幾名。當時全鎮(zhèn)只有一所初中,能收6個班,其中有4個班來自鎮(zhèn)上的實驗小學,結果我們班雖然有60個孩子,但只給了5個名額上初中。其他人只能回家務農或者自謀出路了。
現(xiàn)在回老家的時候,我有時想跟以前的同學聊聊天,結果很多同學故意裝看不到我,他們不是討厭我,而是有一種自卑感。其實,我的大多數(shù)同學們并不是不優(yōu)秀,而是社會沒有給他們機會。如果當初能夠給我們機會,我相信我們班里一定有很多人能走出農村,改變命運。
上了高中之后,教育資源越來越好,這是改變我一生命運的時期。比如,有一位齊老師,他是我們全班同學公認為最正直的老師。他給我們講了很多社會問題,他建議我考人民大學。老實說,在他第一次給我提人民大學的時候,我并不覺得這學校多么好,在我心中最好的學校就是北大、清華、復旦。
齊老師認為他所有的學生都跟他一樣,是最正直、善良的人。他說,你考人大,從政去。雖然你改變不了這個社會,但是你回家可以做我們宿遷縣的縣長,在你的權限范圍內,對宿遷人民好點,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
他認為,如果好人不去做這個縣長,壞人做了縣長,縣里的老百姓會更苦。(摘自劉強東新書:《年輕就是要活出你自己:劉強東的商業(yè)新邏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