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都說你不行的時候 怎么辦?

2014/04/09 11:31     

原文由Charu Sharma & Ariel Marcy發(fā)表在國外科技博客VentureBeat上

科技博客VentureBeat請來了年僅23歲的美國發(fā)明家Meredith Perry,對她進行了采訪。Perry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執(zhí)著的創(chuàng)造力,是科技領域的改變者。Perry成立的初創(chuàng)公司uBeam首次推出了利用超聲信號給電子設備無線充電的技術,解決了充電一定要靠電源線與特殊適配接口的難題。uBeam設備發(fā)出超聲波,帶動“壓電式換能器”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中的“壓電晶體”(piezocrystal)震動,從而產(chǎn)生電流。目前該設備能在3.3小時內(nèi)給iPhone 4充滿電,但單價定在750美元,似乎讓人難以接受。

2012年,資深投資人Mike Arrington將uBeam技術稱為“最接近魔法”的新技術,表示在很長時間內(nèi)都沒有見到過如此天才的產(chǎn)品。uBeam成功演示后,硅谷各大投資商紛紛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包括Marissa Mayer、Peter Theil、Andressen Horowitz等。

Perry設計出了uBeam技術,但神奇的是她本人并沒有任何電子工學的背景,完全是依靠自身對網(wǎng)絡的興趣,以及“追問教授給她開小灶”的方式完成了開發(fā)。當她最初把設想講給這方面的專家和工程師聽時,沒有人認為這個想法可能實現(xiàn),大家都跟她說:這是不可能的。

但Perry最終做到了。那么從她的成功故事中,我們能學到些什么呢?下面是VentureBeat總結出的三點收獲:

1 盡管別人都認為不可行,但還是要把開放研究進行下去

Perry應邀在TED上做了演講,她表示:不是單單問行不行這種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自問“如何才能實現(xiàn)這一想法”這樣開放性的問題。

盡管專家認為她的想法有不可克服的技術困難,Perry并沒有停止相關研究。她廣泛涉獵,從聲波武器到樂器,從相關知識中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比如期間一位教授認為,通過聲波不可能傳輸足夠手機充電的能量,但Perry還是繼續(xù)推進實驗,并且將聲波炸彈上的信息借用到探索實驗中。通過不斷試驗,加上超出常規(guī)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曾經(jīng)專家們一致認為無解的問題被Perry解決了,而專家們也轉而認同了這一解決方式。

更讓人敬佩的是,Perry本身學的是古生物學,專業(yè)方向天體生物學,在機電方面沒有任何專業(yè)背景。但她的堅忍不拔和不斷開放性實驗讓人們認識到,瘋狂的想法不僅是革命性的,而且是可操作的。

2 與專家充分溝通

Perry 一方面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新想法,并努力把開放實驗進行了下去,但另一方面,離開了與專家的溝通和他們能力的支持,Perry的想法也難以變成現(xiàn)實。uBeam 的第一個概念模型就是在專業(yè)學生的幫助下誕生的。Perry贏得了賓州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的冠軍后,找到了印第安納州的一位工程師,幫助她改造模型,在他的幫助下,一個月內(nèi)大大增加了uBeam的能量輸出,在科技博客All Things D展示大會(D9)上進行了實體展示。

通過自身不斷的積累和完善,Perry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和這一領域的頂級專家共同合作,其中就有當時她所查閱文獻的作者。在接受VentureBeat采訪時,Perry表示“直接向他們?nèi)〗?jīng)是最有效的。當我這個門外漢獨自在這一領域研究了一年后,能和真正的專家們合作,讓我如釋重負。”uBeam發(fā)展迅速,從購買商品化部件開始,如今已經(jīng)開始為uBeam專門設計部件。

3 尋求對自己想法感興趣的投資者

一開始,Perry找不到愿意資助uBeam的投資人。2013年,紐約時報報道中提到,Perry決定尋求曾有過投資類似“瘋狂”的產(chǎn)品經(jīng)歷的贊助商。

在采訪中Perry談到,與其追求“頂級投資人”的青睞,不如把目光瞄準真正對自己產(chǎn)品感興趣的投資者。這種不落俗套的融資思路后來被證明是成功的嘗試之一。“在進行種子輪融資前,我從AngelList(天使投資人名單)中,尋求對無線電力這類稀奇古怪的東西感興趣的投資人,相關公司包括航天、硬件類的初創(chuàng)公司”。其中Perry鎖定并成功獲得了Founders基金的資助,后者的成立人是開創(chuàng)Paypal的Peter Thiel。很快Yahoo CEO Marisa Mayer也給出了肯定的回復。

總結。正如Perry在博客(http://meredithperry.tumblr.com/)中自己寫到的那樣:永遠、永遠、永遠也不要放棄。如果自信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法本身并沒有違背最基本的自然規(guī)律,那么就沒有理由在徹底而充分地實踐前否定想法本身。

不過國內(nèi)媒體上還報道了這樣一段題外話:和Perry共同參與研發(fā)的同學Nora Dweck將Perry告上法庭,聲稱自己才是uBeam的發(fā)明者。另外Perry還面臨多家大公司的壓力,要求獲得uBeam的技術授權。

或許對于一個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女性來說,真正的挑戰(zhàn)之路才剛剛開始。

作者簡介:Charu Sharma,TEDx演講者,關注女性創(chuàng)業(yè)。Ariel Marcy:硅谷教育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STEAM Galaxy工作室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