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論何時能夠成立

2014/06/29 22:10     
移動互聯(lián)網入口之戰(zhàn),開發(fā)者眼里的微信和百度競跑

商業(yè)世界是由供方和需方共同組成的。一般來說,從最源頭的供給到最終的需求,中間會經歷一道又一道的環(huán)節(jié)——這個被稱為中間環(huán)節(jié),或者說中介?;ヂ?lián)網一個很大的特征是:摧毀中介。

然而,很難有最源頭的供給與最終需求直接配對的情況出現(xiàn),互聯(lián)網在消滅大量中介的同時,又培養(yǎng)出一個大型中介。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搜索引擎作為中介,幾乎成為了信息世界中的王者。

中介,有時候會被稱為“入口”,通過這個服務,再獲取其它想要的。搜索是例子,阿里巴巴的所謂“電商”也是一個例子。事實上,阿里并不是賣貨的電商,但它成為了桌面上最強大的電商入口。最近阿里在上市過程中披露了一個信息:一個天貓等于六個京東。相對來說,京東更偏向一個賣貨的。京東與阿里的區(qū)別就在于,京東關心商品,而阿里關心的是商鋪。

很多創(chuàng)業(yè)項目都有一種“XXX領域里的淘寶天貓”這種愿景,其實就是供需雙方進行配對。

這個事傳統(tǒng)線下就有很多人在干,線上因為能夠做到迅速鋪開,誘惑力更大,而且看似不重,無非就是信息匹配——這是互聯(lián)網的強項。做中介式的入口簡直有一種躺著收錢的感覺,。我的看法是:入口這個事,必須供需雙方出現(xiàn)井噴,一旦兩頭豐裕出現(xiàn),中介入口就會產生價值。否則,且不說運營如何,單是那個邏輯,就是很難成立的。

先舉團購的例子。團購網站的供給曾經一度火到不行,從百團大戰(zhàn)一路變成千團萬團,在如此之多的團購站供給之下,團購的中介方——比如團800——就顯得比較重要。因為消費者不太可能去一萬個團購站找團購項目。但問題在于,團購站本身也是一個中介(商家是一個供給方),且團購站互相競爭之后,慢慢大量團購站死亡。于是,供給減少,團購站的中介就很難在商業(yè)上繼續(xù)成立,在這個領域中,團購本身就是入口,在團購之上再做入口,意義和價值會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再來說一下P2P,這個概念最近很火,據說也有兩三千家的規(guī)模了。大量供給出現(xiàn),需求那一端,經過各類寶寶們的教育后,普通老百姓也至少開始接受“互聯(lián)網小額理財”這個觀念,大量需求也出現(xiàn)。于是就有人想搗鼓P2P的中介,做類似團800的項目,只不過,這一次要集結的,不是團購站,而是P2P站。

P2P站會不會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競爭后,只剩下幾個大的?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會”,那么P2P中介平臺,就會喪失意義。如果“不會”,那么隨著P2P玩家越來越多,它的意義就越大。以我個人的看法是,有可能“會”。一方面是P2P很有可能會頒發(fā)牌照,不是誰都可以開辦的,另外一方面,征信實力強弱極有可能會使得P2P最終只剩下幾個大玩家,而這幾個大玩家本身就是資金和項目之間的中介,似乎不太需要再在中介上加一個中介。

左手牽買方,右手牽賣方,居中配對,上下其手,公司又可以擺脫“臟活累活苦活”,這種阿里模式(包括百度那種搜索其實也差不多)吸引了很多人,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在該領域復制一個阿里出來的想法,但其實并不是所有領域都能復制。如果供給這邊不是數量眾多的話,那就像在一條沒什么車輛的公路上想設卡賺錢,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本文來自《商業(yè)價值》魏武揮專欄,網絡獨家首發(fā)鈦媒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