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時代 創(chuàng)業(yè)者應拋棄的3大思維

2014/09/10 10:59      周寧

站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轉折關口,每一位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都該問自己一句話:我如何才能順應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

遺憾的是,許許多多創(chuàng)業(yè)者并未真正把握移動互聯網的內涵,許多人僅僅是把WEB網站換做APP,仍然沿用PC互聯網時代的做法。例如:

√ 用微信圈賣貨。前天遇到一位后生想要在微信圈賣貨,席間一位互聯網老兵非常深刻地說:你好不容易混了一個土豪圈,你用微信朋友圈賣貨,錢沒賺到多少,人可能就得罪完了!——真是一語中的。

√ 購物平臺O2O。許多人一提起O2O,就準備建一個商城,全市建立物流、冷鏈。最后一公里確實體現了O2O的特性,可是商城呢?在渠道去中心化的今天,硬生生建一個商城,難道又要回到流量引流的老路?

√ 開發(fā)無功能亮點的APP。在APP市場里,用于社交的、商業(yè)服務的APP泛濫了,APP安裝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多數應用生出來就是為了被淘汰。如果你也準備做一個APP,請捫心自問:你抓住了用戶使用場景還是杜撰了用戶使用場景?

我不得不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chuàng)業(yè),請放棄PC時代的三大思維模式:

一、請放棄入口思維

在PC互聯網時代,一直流行一種思維:流量至上。

按照流量邏輯,大家發(fā)現:網站的上游是導航,導航的上游是搜索,搜索的上游是瀏覽器,瀏覽器的上游是輸入法,輸入法的上游是殺毒軟件,殺毒軟件的上游是操作系統(tǒng)。經過多年嘗試之后,事實證明:導航、搜索引擎、瀏覽器、殺毒軟件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尤其是搜索。于是,大約十年的互聯網“戰(zhàn)爭”都圍繞這些關鍵節(jié)點而展開。這種思維衍生出來的創(chuàng)業(yè)邏輯就是要控制流量節(jié)點,例如建立門戶網站。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化媒體(也就是所謂的web2.0)并未獲得真正的發(fā)展與重視。因為代表個人的媒體形式受限于搜索引擎、受限于各個首頁。

在這種情況下,電商的營銷也被流量入口限制著,即使你懂得社會化手段,懂得如何通過信任關系提升轉化效率,你的增長速度仍然非常緩慢。

移動互聯網通過3個革命沖破了流量思維,移動生態(tài)于是呈現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狀態(tài)。這3個革命因素是:無限制的粉絲機制、大數據、應用場景。

twitter 與新浪微博對于移動互聯網的貢獻就在于粉絲關注關系與信息轉發(fā)機制,證實這樣的革命將新浪門戶、天涯社區(qū)推向沒落。微信公眾號更是借勢微信的強社交關系將粉絲機制推向更新的高度。在這樣的機制下,信息的傳遞廣度與速度遠遠超越2009年以前的任何方式。這也帶來自媒體的春天:關注可以超越門戶超越搜索引擎,品牌可以以光速建立與傳播。——這就是羅輯思維的邏輯:在這個時代,你不一定需要建立多么大的平臺,可是你的影響力一樣會十分巨大。

大數據則解決了另一個問題:轉化率。近兩年的網站運營實例告訴我們,即使你的網站在流量上并不出色,可是如果你能夠掌握精準的用戶數據,你一樣可以抄流量的后路!圍繞用戶數據細分、篩選,你可以獲取細分需求的用戶,個性化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如果你是一名通過O2O原理賣菜的菜販子,你完全可以逐步積累精準的數據,然后進行數據跟蹤,這樣你就是一名比別人轉化率高10倍的菜販子!這就是革命!

我們用百度新推出的百度直達號來理解另一個概念——應用場景。所謂場景就是你正在進行旅行,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如果這時是中午11點,你必然會通過手機上的百度地圖尋找適合自己并在附近的餐廳。而百度直達號的作用就是迅速建立餐廳與你之間的鏈接,并不需要讓用戶再一次使用大眾點評等工具,一次解決選擇、對話、優(yōu)惠、到達問題。場景,將所謂入口徹底改變,用戶與他所需服務之間不再是信息,而直接是一種連接!

二、放棄賣貨的思維

PC互聯網已經完成了一個使命,那就是B2C。移動互聯網還將完成一個使命,這就是O2O。

PC互聯網對于傳統(tǒng)行業(yè)具有巨大沖擊,然而移動互聯網很可能將傳統(tǒng)行業(yè)顛覆!蘇寧、萬達近期的變化證明了傳統(tǒng)商業(yè)的畏懼。

可是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營銷革命對于商業(yè)的改變究竟在哪里?

我們不得不觀察近期的這些案例:羅永浩的錘子手機、黃太吉的煎餅果子、雕爺牛腩,還有最近羅振宇在羅輯思維上賣的月餅。這些案例為什么被追捧?這些案例為什么看起來那么不靠譜?這些案例與傳統(tǒng)商業(yè)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我和許多人一樣,從商業(yè)和未來角度并不看好許多名噪一時的項目。但是如果我們更深入去研究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發(fā)現另一種天地:羅永浩賣的是手機嗎?黃太吉賣的是煎餅果子嗎?羅振宇今天可以賣月餅,過年會不會賣豬肉?

于是我們發(fā)現了關鍵點:新營銷帶來盈利模式的革命;如何抓住用戶才是最關鍵的任務,服務才是核心產品。

最近還接觸過幾個本地傳統(tǒng)品牌,我們發(fā)現,互聯網化絕對不是上網賣貨!如何抓住你的用戶,如何在互聯網時代重構業(yè)務,這才是關鍵。開一個簡單的微信微店未必就比建立一個天貓、京東商城網銷體系的效果差!因為,如果你在貨品上沒有獨特的優(yōu)勢的話,上天貓有可能就是自取滅亡。

三、放棄產品體驗的思維

營銷模式變了,于是盈利模式變了,這一切最后必將落實到自己的產品。自2000年起,以客戶為中心的原理就開始主宰著市場,可是到了2014年還有許多人仍然沿用著上個世紀的以產品為中心的思想。

以產品為中心的表象是:

√ 類似李寧這樣的品牌為什么會衰落?難道是質量問題?難道是供應鏈問題?難道是銷售渠道問題?難道是銷售員素質問題?——不是,這一切都不是關鍵。就算李寧采用凡客誠品的營銷方式可能一樣會一籌莫展。小米的成功在哪里?雷軍天天跟粉絲在一起。凡客誠品的失敗在哪里?陳年天天跟產品在一起。這個時代,產品的質料、做工都在其次,用戶需要什么質料、做工才是關鍵!

√ 互聯網產品經理經常認為,我的產品模仿了硅谷的經驗,我的產品很牛。問題在于中國用戶是否喜歡?中國用戶需要的功能與使用體驗究竟是什么?我們從成功的產品可以看到,用戶體驗絕不是界面是否好看,而是要看產品管不管用。例如嘀嘀打車需要解決的是用戶能不能打到車,出租司機的使用比例究竟有多少。——必須認識到:全流程的服務體驗才是產品體驗。

忘了所謂產品吧,未來一切皆服務。

總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chuàng)業(yè),一定要記?。阂磺卸际菫榱丝蛻舴?,未來的渠道是去中心化的工具,你提供的是一種服務體驗。

(文/寧哲網絡周寧,微信公眾號:lastmedia。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