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個85后創(chuàng)業(yè)者,對于自己的企業(yè)有著獨特的管理方式,高情商和低姿態(tài),成就了這個業(yè)績一年增長超過十倍的企業(yè),事業(yè)的成功,也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
2015年4月3日,清明節(jié)假期前最后一個工作日,下午六點多,位于北京鳥巢附近的西奧中心微信海(極歐科技)的辦公區(qū)內依然燈火通明,5分鐘后,一場有關企業(yè)愿景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講座將在這里開始,主講人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CEO程小永。
時間撥回到2012年8月,微信推出了公眾號這項服務,在公眾號上線40天后,程小永注冊成立了微信海這家公司,這也是當時國內第一家從事微信第三方的企業(yè),在此后的800多天中,程小永又經歷了更多的第一次:行業(yè)內第一家拿到融資,主筆的《微信營銷解密》成為他的第一本暢銷書,第一次獲邀在行業(yè)年度會議上做主題發(fā)言,第一次被新華網評為“中國移動互聯網風云人物”。
公司名字不改了
時間再回到2015年4月3日下午,這家目前已經接近200人規(guī)模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看不出一絲明天要放假的跡象,就連前臺旁邊等待面試的小桌子,都做著兩位正在填寫《應聘信息表》的男生。HR經理和業(yè)務線負責人風風火火地出入于各個小會議室,運營部門的執(zhí)行團隊正在和客戶通過電話會議溝通著下一階段營銷推廣的計劃,時間接近18:30,最大的辦公區(qū)突然熱鬧起來,技術,產品,各個部門的人開始聚集,一場昨天在內部郵件里通知過的企業(yè)培訓,一會兒就將開始。一名前來應聘的銷售經理,也被允許在辦公區(qū)一側,旁聽此次演講。
放下手中的電話,程小永快步走到大辦公區(qū)一側的空地,“大家都找地方坐下”,他一邊招呼著員工,一邊最后調試著自己寫的PPT,“我的2015年第一次培訓馬上開始”,員工們也都安靜了下來。微信海,這家成立了將近三年的公司,從剛開始的三位員工,已經到了目前接近200人的團隊, “團隊人多了,大家目標和心要統(tǒng)一,才能團結和前進,我希望大家了解我們的公司為什么這么做,要成為什么樣”。程小永解釋了發(fā)起公司內部培訓計劃的初衷。
當初選擇做微信第三方,程小永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有些冒險,“當時我們準備做的時候,微信只是在大學生中間比較火,用來泡妹子,我當時感覺是企業(yè)客戶會有這個需求,但是當時去跑市場,就感覺自己是在苦熬,只有我和兩名女同事,特別苦的熬”。不像微信的一帆風順,微信第三方的路一路走來卻是風雨兼程,“我當時出席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的活動,特別郁悶有兩點,一個是別人問你公司是什么類型,我說是做To B的,人家哦了一聲,就沒什么下文了,因為13年那會兒To C特別火,APP啊,O2O啊,大部分人感覺做ToB特別土,特別沒前途;另外就是別人知道了你做微信第三方,就會問,微信會不會封殺你們啊?”也就是在2014年10月底的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微信官方也宣布要“擁抱第三方”的信號,給國內幾家微信第三方企業(yè)吃下了“定心丸”。行業(yè)內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微信(騰訊)的玩法像是做安卓系統(tǒng),做一個開放的生態(tài)和平臺,讓更多人的參與和發(fā)展。支付寶(阿里)更像是做蘋果,所有的東西都在一個系統(tǒng)下去適配和生存。微信海這個名字背后,也有幾番曲折,“曾經一度我還想把公司名字改掉,不叫微信海,從公司這兩年的發(fā)展,和微信的發(fā)展,我決定公司名字不改了。”程小永目前非常喜歡“微信海”這個當初選定的名字。
只要這個項目在我就不會走
蔡俊凱是微信海技術部門的一名同事,93年出生的廣東人,雖然在北京上班,但廣東當地的手機號和廣東口音,讓人多少感覺這個90后心里并沒有要扎根“北京“的愿望,微信海是他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作為一名平臺開發(fā)的技術,他在微信海的這段時間也算得上是經歷了超乎尋常的磨練和考驗,2014年底開始,公司整個平臺正在經歷升級和拆分,新項目的復雜程度,龐大的工作量,讓這個工作不久的年輕人面對巨大挑戰(zhàn),“每天工作超過14個小時,每周工作最多能到7天”蔡俊凱說到這些神色有些驕傲,就像戰(zhàn)士描述曾經參加過的戰(zhàn)役一樣。但在當時,就像其他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蔡俊凱也會抱怨,甚至會“想不通走人”,蔡俊凱還記得上次準備要辭職,卻被老板程小永拉住單獨聊了兩個半小時,“工作中有好多問題,自己又想把工作做到最好,所以覺得自己壓力很大,很多問題一時間無法解決,想著反正要走,就一股腦全拋給他(程小永),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對于公司員工的抱怨,程小永顯現出他高情商的一面,他告訴蔡俊凱:“高速發(fā)展的公司永遠充滿問題,因為它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充滿了變數和可能,我們需要前進,帶著這些問題前進“,雖然蔡俊凱那天還是“執(zhí)拗”地離開了這家公司,但是一天之后,他又在微信上找到了程小永,”他說他今天無論如何要跟我見一面“,程小永回憶起離職后的這次見面,更多的則是感動,”蔡俊凱見了我,跟我說了幾句話,我就記得這一句,他說,他仔細想了我們之前的談話,決定了:只要這個項目還在,他就不會離開,我當時很激動,很感動,我感覺找到了一個靈魂上的支持者,認同我的理念,我當時好像親了他一下”,據蔡俊凱事后回憶,事實是當時“老板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當天晚上十一點,程小永把他和蔡俊凱的合影發(fā)到了朋友圈,“一個離職了一天的員工又回到了我們的團隊,我為我們的團隊而驕傲”,程小永笑著說,“第二天,幾百個點贊和評論,我都沒想到。” 他和蔡俊凱的故事也是他和公司員工關系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名85后的創(chuàng)業(yè)者,程小永對待公司員工的態(tài)度,更像是朋友,每天有空他總會在辦公區(qū)溜達,而不是在CEO辦公室等著匯報,遇到新來的同事,他會主動去握手,并仔細詢問對方名字,并在下一次見面中準確喊出,加上每一位員工的微信,遇到同事們的討論,即便有些是工作以外的,他也愿意傾聽和參與,“我不愿意叫它(微信海)公司,我更愿意叫它為組織,我們是一個組織的,只有組織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認同:剩者為王
程小永朋友圈里面的封面照片是一句話“與堅持夢想者同行”,與他每天發(fā)布N多條朋友圈狀態(tài)相比,這個封面確是一直沒變過,同時這個簽名也是微信海公司的Slogan,對于這句話,他也有很多感觸,“我這個人說實話其實沒什么太多過人之處,當時考到北京上學是最后一名,考研也沒成功,但是我后來在工作和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學會了堅持這件事。”,雖然目前微信海已經是行業(yè)內數一數二的企業(yè),但程小永對工作的堅持也一直沒變,這一點HR經理王力研深有感觸,“每天晚上無論多晚回到家,我都要把手機調成震動,因為怕影響到室友休息,可能是深夜,也有可能是清晨,老板(程小永)也會在公司管理層的群里,對大家或者某個業(yè)務線負責人,提出他白天看到的問題,或者剛剛想到的解決辦法,還會分享一些行業(yè)前沿的信息,如果哪天睡早了,第二天早上,我也要花時間,像追美劇一樣追一下那些錯過的聊天記錄“,從程小永創(chuàng)辦微信海開始,他堅持以不斷地學習和創(chuàng)新,來為公司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和未來。”我越到后來越發(fā)現,其實很多人初期的夢想都一樣,創(chuàng)業(yè),推動社會前進,但是可能有90%以上的人都沒法堅持,而我們,正是一個堅持夢想者的團隊,一個組織,大學里面讀過馬云的一句話,現在我特別相信,那就是剩者為王“。微信海公司也經歷過高潮和低谷,最差的時候,”我當時真的無數次想從當時8層的辦公室窗戶跳下去”,程小永現在說起來一臉的輕松,但是眼中轉瞬而逝的黯淡也能看出當時他承擔的巨大壓力。“如果我有種能力比其它人強,我覺得是堅持,如果你不是精英,你就要近乎瘋狂地堅持學習,直到你變成精英“在這次員工培訓上,他也提出了這個有關”堅持“的理論。
晚上八點半,程小永的培訓結束了,63頁的PPT,兩個小時左右的演講,員工們在他發(fā)言結束時爆發(fā)了熱烈的掌聲,而又迅速地散開了,有工作未結束的還在電腦前忙碌,程小永和幾位業(yè)務部門負責人又聚到了小會議室,HR經理和旁聽的應聘者也達成了入職的協議,微信海又多了一名一起同行的堅持夢想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