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青草
學數學出身的常程將自己微博的個性域名選擇為“ideamagic”,而不是“idealogic”,他希望自己有魔術般的想象力。
作為ZUK的當家人,常程會把自己的核心團隊召集起來探討“簡單是終極的復雜”這樣的命題,氣氛像一場哲學藝術類沙龍。常程希望自己的團隊從復雜出發(fā),回歸常識,到達簡單的終點。
常程倡導自己的研發(fā)團隊“帶著情緒做事情”,因為沒有情緒就沒有情感,沒有傾注情感的產品便沒有生命力。常程喜歡法拉利賽車,可他所熱衷并不是賽道本身,他關注的是賽車外殼背后那些有關產品升級研發(fā)的品牌故事。
常程,在百度詞條里占據首要位置的只是一個詞匯,它的第一層意思指“一定的路程”,出自杜甫的五言律詩 《水會渡》。
“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末已久,崖傾路何難。”這可能正是對常程當下真實狀態(tài)的一種寫照,從被任命為ZUK首席執(zhí)行官的那一天起,常程就像行走在那條當年杜甫走過的青泥古道之上。
走動式管理
在ZUK辦公樓里,如果你在上班時間看到一個男人一邊給人揉著肩膀,一邊聊著天,這個替人揉肩的人一定便是常程,而享受工作間隙按摩的人可能是一位工程師,可能是一名產品經理,也可能是一名剛剛進入公司不久的普通員工。
ZUK工程師李向陽說常程“喜歡在辦公區(qū)來回竄”,經常會時不時地出現在工程師、產品經理、測試人員、普通員工身邊,俯下身子詢問工作。“常程愿意在員工工作區(qū)域來回轉,跟大家一塊討論分享,隨時有問題便把大家叫在一起討論一下,接著自己繼續(xù)逛,有時候給人揉揉肩膀,看看人家在琢磨什么事情,畫的圖漂亮不漂亮,挺不像老板的。”
李向陽的這一說法我們在工程師劉化冰那里也得到了印證。劉化冰把常程的這一行為總結為“走動式管理”。他說常程一天到晚真正坐在辦公室里的時間并不多,想要在辦公室里找到常程,就必須先摸清楚他的時間規(guī)律。“有時候我們要逮他有可能逮不著,那就得早上早一點來公司堵他,他每天5點多起床,7點多就到公司了,我們如果有什么事必須要跟他談,那就8點之前到他辦公室等他。”
跟常程共事長達9年的才霞告訴記者,常程的辦公室大門永遠是敞開的,常程不在時公司其他人可以隨時用他的辦公室,常程回來時如果見員工在他的辦公室里開會,他便會出去再溜達一圈。“他希望大家能和他暢快地溝通,而不是有距離感,公司人員可以隨時有事情隨時找他,見常程不用預約。”
在對ZUK公司內部人員的隨機采訪中,幾乎無人不知常程的這一獨特管理風格,他們將常程的“走動式管理”評價為“接地氣”。常程用走動的方式盡可能地接觸到公司的每一個員工,并跟他們隨即交流,碰撞思路。常程并不覺得這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管理方式”,他只是認為這種接近于 “田野調查式”的溝通機制能夠讓自己得到更為真實的信息。 “坐在辦公室等著別人來匯報,那是一種精心準備過的、加工過的報告,走動式的管理則會得到最為直觀的東西,而且是第一手的信息,非常原始的素材。”劉化冰如此評價常程的這一工作方式。
常程的走動式管理打破了管理層級壁壘,讓很多事情變得更加簡單。正如劉化冰所說,“對于一個工程師來說,你做什么事,老板其實是不知道的,工程師除了跟他的直接上級,或者角色相關人匯報溝通,根本沒有通道跟老板去溝通,他的這種工作方式能清楚地知道工程師的狀態(tài),工程師的想法,對于工程師來說,很歡迎這種方式。”
常程把團隊建設的核心定性為構建信任,他的目標是“團隊所有人之間都是相互信任的”。而能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方法便是情感,這是一個最為基本的常識。在常程看來,所有花哨的管理方法都不能違背常識,只有那些跟常識相一致的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我們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大家都是創(chuàng)業(yè)者,規(guī)矩太多就容易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也會拉長決策鏈條,拋棄淺顯的規(guī)則就容易走向極端的潛規(guī)則,將團隊推向公司政治的萬丈深淵,創(chuàng)業(yè)公司就應該有個創(chuàng)業(yè)的樣子。” 常程說。
跟常程共事多年的劉化冰評價常程是一個心很細的人,能細膩到極致。“他清楚員工的生日,知道員工家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按理說,當時的團隊也得有四百多人,能做到如此地步并不容易,我覺得他的這種管理非常深入,非常垂直,所謂的扁平化管理不應該只是組織構架上的層級距離,而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內心距離。”
常程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狀態(tài),跟他獨到的觀察能力有關,ZUK品牌推廣負責人羅緦洋說常程觀察人很是細致,通常會在不經意時過來找你說點什么事,有可能就是你在微博或微信上說過的什么事,“很細膩,從坐姿上就能看出員工心里有什么事情。”她說當初應聘ZUK時常程只面試了她十分鐘,這事弄得她特別沒底,也特別詫異,為此還特意跟HR部門確認了一下面試結果。“因為他觀察人特別細,用自己的感性去觀察,去判斷人。”
常程對于這樣的溝通管理方式樂在其中,并不覺得這樣很累,他只是把那些跟隨他一同打拼的這幫人都放在重要的心里位置,完全不能用累來形容這種狀態(tài)。
“常程特別仗義,典型的山東人,是一個很有擔當的人,這幫兄弟他說要管終身,對員工一輩子負責,哪怕你只在這里干了兩個月,他也會希望你在這兩個月里學到的東西能影響一輩子,就沖著這個老板,我覺得這件事情能成。” 羅緦洋說。
感性的力量
在對ZUK公司核心團隊的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聊到了常程的感性。
與常程共事十多年的劉化冰評價常程是一個性情中人,是一個喜怒都很公開的男人。他說十年前自己還在做經理時,常程是高級總監(jiān),是自己的直接領導,在一次月度例會之上他曾親眼目睹過常程流眼淚。“那時候我們基本上保持一個月一次頭腦風暴,有一次做匯報常程特別不滿意,然后他就開始罵人,說到激動的地方就摔手里的礦泉水瓶子,但是我想不到的是他最后把自己給罵哭了。”
劉化冰繪聲繪色地給我們回憶那次記憶猶新的例會,就好像在陳述一件剛剛發(fā)生不久的事情。“領導發(fā)脾氣罵人這在公司很常見,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一個領導罵別人竟然把自己給罵哭了。”劉化冰把常程的這種情緒歸結于激動,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慨。他說那一次常程之所以會掉眼淚,是因為他責怪那些中層領導做業(yè)務不夠上心,對問題想得不夠透徹。“你們一個個都帶著幾十號人,你們想不清楚,你讓底下人怎么干活。”劉化冰盡可能地向我們還原常程當時說過的每一句話。“領導拍桌子罵人,這很正常,但我真的沒見過像他這樣說到激動之處自己掉眼淚,這說明這個人很性情,很真實,也很直白。”劉化冰補充說道。
才霞說常程之所以在會議上掉眼淚,是因為在乎。“他是個很努力很堅持的人,對他來講,錢不重要,他在乎的是事情,他應該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ZUK整合營銷負責人陳勁也有評價過常程的感性,說常程的感性能一直對周圍的人傳遞溫暖的感覺。“他太善良了,像生活在象牙塔里。”陳勁說。
無獨有偶,羅緦洋在今年四月份的某一天也見過常程在辦公室里獨自掉眼淚。她說那天常程來公司很早,她路過常程辦公室門口的時候見到常程一邊敲著鍵盤,一邊流著眼淚。羅緦洋說他當時正在寫一個有關ZUK整個品牌的材料,在寫自己對即將推出的這部手機的理解。“那段時間大家都非常投入,也很糾結,我們是新公司,做品牌的壓力很大,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在ZUK論壇里的一篇常程四月份撰寫的文章里也印證了常程當時的狀態(tài),在文章里常程用了這樣的話語:“走到大家都很迷茫的時候”。
“帶著情緒做事情”,這是常程所倡導的工作態(tài)度。在常程看來情緒并不是一個壞東西,因為情緒是感情的一種流露,是創(chuàng)業(yè)者的一種狀態(tài),創(chuàng)業(yè)者必須在乎他所干的事情。對于ZUK,常程投入了太多的感情,他希望整個團隊都能像他那樣感情投入。常程評價一件事情不僅僅只看結果,他希望能看到團隊在這件事上投入的過程和投入的程度。常程說:“投入的狀態(tài)決定了事情能做成什么樣,這里不僅是能力的問題,你投入的感情,投入的思考以及投入的態(tài)度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碰到困難的時候,你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
“他希望我們所做的東西都帶著情緒,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就像你特別在乎一件事情,你就愿意去琢磨它,就會用超出常人的熱情去關注它。”李向陽說。
在常程看來做好一件東西不能僅僅去遵循所謂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因為這只能代表一種專業(yè)認知程度,常程的標準是要求從內心喜歡它,當一件東西擺在那里,有時候說不出來到底是對還是錯時,常程要求團隊強迫自己說出來一些理由,說出一些感情,常程認為這些主觀的感性認知和情緒是重要的,當一個人有了主觀情緒時再去做一件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樣你就可能會花更長的時間,用更多的思考,用思考的方式來做事。”
陳勁說ZUK人對產品的感情就連工程師的家屬都能感覺得到,“你們是用生命在做手機”陳勁說這是一位工程師家屬在6月19日ZUK品牌宣傳啟動那天對團隊的評價,陳勁認為這是一種最高的贊美,所有的心血和努力都沒有白費。“我們真的用心了,我們之所以不敷衍,是因為我們誠惶誠恐,很多事不是因為你用心了,市場就能認可,但如果不用心,市場肯定不認可。”陳勁說。
面對未知的市場,ZUK的命運究竟會如何?這可能是常程目前最為期待,同時又是最為擔憂的事情。這樣的心境跟臨考前的考生心理沒什么兩樣。
在才霞看來,這可能是常程的短板,因為這里涉及到常程從一個研發(fā)負責人到CEO角色轉換的問題。才霞說常程是一個典型的“產品型的人”,是一個不喜歡拿KPI考核的人,“他對產品的追求很多,對產品的軟件和硬件都很關注,但他如今作為CEO,則需要關注銷售數字。”
陳勁也發(fā)現了這個問題,他以常程的微博為例,指出常程的“非市場化”。陳勁說常程雖然微博粉絲眾多,互動性也很活躍,但常程從不追隨熱點以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他的熱點都是冷冰冰的,通常是在自說自話,團隊曾逼他做出一些改變,但他寧死不從。”
事實也確實如此,常程的微博看似熱鬧,其實骨子里仍透著一股子“寧靜”。社會上紛爭四起的話題,行業(yè)內的明爭暗斗,常程都置身事外,從不迎著熱點上,以博取眼球。
這似乎印證了才霞的說法,常程作為“產品型人”,始終會堅持“以產品說話”的原則,目前ZUK的手機產品遮蓋著面紗,還沒有以業(yè)績和口碑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常程便寧可什么都不說。
但這并不影響常程在另一個陣地上活躍,羅緦洋說前一段時間常程為了驗證自己的一些對產品的想法,便把團隊帶到大學校園,相繼走了11座城市,在那段時期里,常程與大學生面對面聊天,一起去食堂、一起去上課,去看大學生的宿舍,去看大學生的各種生活場景,去看他們的手機是什么樣的。羅緦洋說那些天的常程變著花樣地跟學生們套近乎,讓跟隨他的人三觀盡毀。
常程說他之所以要帶領團隊去校園,其實是一場心理拓展,他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去影響團隊,去改變團隊固有的思維方式。
是的,從工業(yè)時代走出來的常程確實需要作出一些改變,只不過常程有意識地恪守了一些他認為不該變的東西。
后記:
常程是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是一位需要忘掉過去重新上路的創(chuàng)業(yè)者,跟這個“創(chuàng)客”時代里千千萬萬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
我們希望將常程還原,還原成一位執(zhí)著于事的人,向人展示創(chuàng)業(yè)者的一種狀態(tài)。為此我們走訪了近十位ZUK員工,希望從他們口中的只言片語里堆積成一個真實鮮活的常程。
常程是一個真實的人,真實到讓你甚至懷疑他的真實性。常程是一位情感細膩的人,細膩到讓人替他覺得很累。
常程的理想其實很簡單,他就是想做一款好的產品,做一款自己滿意的手機,而為了這個看起來好像并不太難的理想,常程把自己逼到了一個無路可退的境地。常程不喜歡談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也不愿談他的管理理論,在他的心里只有三個字:好產品。
這可能是一種偏執(zhí),常程甚至很少談論市場,盡管他如今的角色已經是CEO,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產品研發(fā)負責人。
常程獲得了尊重,在他的Z1還沒有征服市場之前,常程先征服了團隊,他堅持原則,但是不會很強勢的去對一群經驗豐富的leader或工程師施加影響,能盡量做到放權……。
他們說常程很拼,因為他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
轉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