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慘的萊盛隆員工:拿到股權兩年后 “無人機行業(yè)領跑者”倒閉了

2018/08/16 09:13      許蕓 許蕓

辛勤工作后終于得到公司認可,成為了公司的核心員工,并拿到股權,且公司當時還處在風口上的無人機領域。本以為走上“人生巔峰”的萊盛隆(835826)員工,近期卻聽聞噩耗:公司在拖欠3個多月工資后,宣布無力支付并正式放棄經(jīng)營。

放棄經(jīng)營 員工股票“砸”手里?

8月13日,新三板掛牌公司萊盛?。ㄈQ:廣東萊盛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貼出內(nèi)部公告,稱公司經(jīng)營不善,拖欠全體員工的2018年5月部分及6、7、8月份工資已無能力支付,并決定正式放棄經(jīng)營。

不過,對于萊盛隆的核心員工來說,恐怕不僅僅是拖欠工資問題,此前買進的公司股票可能也要“砸”手里。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資料顯示,2016年2月24日,萊盛隆正式掛牌新三板,成為公眾公司。掛牌后不久的2016年4月22日,萊盛隆宣布擬募資不超過1740萬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與公司主營業(yè)務相關的用途。兩個月后(6月21日),萊盛隆股票發(fā)行情況報告書發(fā)布,標志著其掛牌后的首次募資完成。

在該次募資中,萊盛隆以6元/股的價格共發(fā)行290萬股,募資1740萬元。參與認購的為公司原有股東陳少青、監(jiān)事胡碧玲以及9名核心員工王鑫、陳啟明、戴祥榮、丘偉良、方園、張和春、付紅軍、許先政、莊義文。除胡碧玲、丘偉良與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胡漢明存在近親屬關系外,其他9名認購對象之間,與公司及主要股東之間,均不存在關聯(lián)關系。

11名認購對象中,以丘偉良、胡碧玲認購股數(shù)最多,分別為105萬股、49萬股;王鑫、陳少青、戴祥榮各自認購20萬股;陳啟明、張和春各自認購16萬股;許先政、方園、莊義文、付紅軍分別認購15萬股、11萬股、10萬股、8萬股。

募資完成后,萊盛隆曾在2017年10月以2290萬股為基數(shù),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5股,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8股,但未派發(fā)現(xiàn)金。按此計算,參與募資的員工成本價約為2.61元/股。

截止2017年底,萊盛隆前五大股東共持有公司78.52%的股權,其中丘偉良、胡碧玲、陳少青的持股占比未見變化;參與募資的9名核心員工仍持有公司股份。

截止2017年底萊盛隆核心員工持股(挖貝網(wǎng)wabei.cn配圖)

截止2017年底萊盛隆核心員工持股(挖貝網(wǎng)wabei.cn配圖)

另外,挖貝網(wǎng)查詢?nèi)R盛隆成交情況了解到,掛牌至今其僅在11個交易日有過成交,成交價最低約為0.81元/股,最高約以3.1元/股的價格成交過11萬股,其余時間成交價約為1.5元左右/股。2018年以來,萊盛隆在3個交易日有過成交,成交價約為1.2元-1.7元/股。

這意味著,參與萊盛隆募資的員工,持有的公司股票大概率“砸”在了手里,“逃離”成功或也是“割肉”。

轉型失利 代理商千里維權

從公開資料來看,萊盛隆如今經(jīng)營不善至工資都無法發(fā)布的地步,背后原因既有其長期積累的風險也與其轉型失利有關。

據(jù)挖貝網(wǎng)了解,萊盛隆原本從事智能手機配件以及與智能手機配件配套使用的智能電子產(chǎn)品等的研發(fā)制造和銷售。2015年收入主要來自于移動電源、電池、充電器、藍牙耳機、數(shù)據(jù)線等。

現(xiàn)金流,是企業(yè)的生命線。但萊盛隆自身“造血”能力長期以來都比較薄弱。2015年、2016年萊盛隆經(jīng)營活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48.94萬元、-2688.41萬元;2017年有所改善,為-304.96萬元。

萊盛隆外部“輸血”作用同樣有限。2016年7月,萊盛隆無人機事業(yè)部成立,標志著其正式進軍無人機領域。并自封“無人機行業(yè)領跑者”。無人機曾被視作“風口”,一度是資本“寵兒”,但萊盛隆掛牌、轉型以來,除了向公司員工募集的1740萬元外,并未獲得其它投資。截止2017年年底,萊盛隆負債總計8952.89萬元。

另外,萊盛隆存在大量存貨,2016年末、2017年末,其存貨凈額分別為6608.05萬元、5588.18萬元,占總資產(chǎn)的比重分別為45.56%、36.62%。其應收賬款同樣高居不下,2016年、2017年分別為3306.68萬元、4517.44萬元,分別占總資產(chǎn)的22.80%、29.43%。

轉型無人機并未成為萊盛隆的救贖。

2016年、2017年,萊盛隆研發(fā)費用都在千萬元以上。其抓住植保無人機載重痛點,成功研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全國首創(chuàng)有效載重80公斤藥水的植保無人機和領先技術的彌霧噴灑無人機。

在無人機的銷售上,萊盛隆為了搶占市場,打起了“價格戰(zhàn)”:其它品牌大約30臺無人機配備一兩臺備用機,萊盛隆頗為大手筆,一臺無人機配一臺備用機。這樣的情況下,2016年,萊盛隆來自植保無人機的收入僅47.02萬元,占總收入的0.40%;2017年,其無人機服務費收入已達到754.72萬元,占營收的7.20%。

但市場對萊盛隆產(chǎn)品的反饋并不好。7月份,萊盛隆被曝出遭遇東北代理商千里維權。維權代理商指出:“飛機根本飛不起來,一飛就掉。”還出現(xiàn)過炸機、失控的現(xiàn)象。另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80公斤的載重是不現(xiàn)實的,“80公斤的載重要求起飛重量達160公斤,而起飛需要的風力太大會吹死苗。”

如今,萊盛隆風險爆發(fā),工資無法支付,放棄經(jīng)營,8月15日宣布2018年半年報也無法如期發(fā)布,留給員工的,只剩“一地雞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