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投資失利 外管局出招

2008-05-06 18:31:34      gudanzhe911
  在中投投資失利和運作空間變小的時刻,外管局卻開始執(zhí)行類似主權財富基金的功能
  2007年全球資本市場的一項新變化是,人們已經接受了中國成為一個超級買家的現(xiàn)實。作為國家主權基金的中投公司和多家中國企業(yè)在一年內完成了多筆海外收購,交易的規(guī)模和頻率都前所未有。在全球信貸危機讓眾多全球頂級企業(yè)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中國再進行此類交易,本不應該引起人們過多驚奇。
  因此,當4月份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承認,一家中國國家所有的投資機構在市場上以20億美元購買了其1.6%股權,人們起先很容易猜測這是中投或者某家中國能源企業(yè)再度出手。緊接著,英國石油公司(BP)發(fā)言人也在4月16日表示,來自中國的投資機構收購了其1%股權,價值24.5億美元。
  奇怪的是,隨后人們并沒有看到中投或者某家熟悉的中國企業(yè)的名字,直到目前BP和道達爾都沒有正式確認這家神秘中國國有投資機構的名稱。外界能夠看到的只是這家公司投資手法隱蔽—選擇購入1%左右的股份,既不會明顯影響目標公司的股價,增加收購成本,也不會觸發(fā)任何強制披露的要求,從而使收購橫生枝節(jié)。
  不過,有關神秘買家的蛛絲馬跡還是被發(fā)現(xiàn),接近道達爾和BP的市場人士表示,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香港的子公司發(fā)起了上述交易。與高調亮相的中投不同,這家叫做華安投資的公司幾乎從不見諸媒體,全資擁有它的外管局甚至否認其存在,但市場知情人士稱,華安已經是摩根士丹利在香港的重要客戶,并頻繁地進行重大交易。2008年1月,四家最大的澳大利亞銀行中的三家—澳新銀行、聯(lián)邦銀行和國民銀行少數股權被收購,外界推測是華安所為,但華安否認參與這些投資,并稱自己與中國外管局毫無關系。
  但《環(huán)球企業(yè)家》記者在香港企業(yè)登記處查詢到的資料顯示,華安投資成立于香港回歸的1997年,為外管局全資所有。
  因此,收購BP和道達爾股權的交易,比交易本身更耐人尋味的是交易背后的邏輯,在已經成立采取市場化運作、專職進行投資的中投公司之后,為什么印象中應該是行政管理部門的外管局卻通過子公司近期頻頻出手?
  知情人士稱,“到目前為止,外管局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一直負責運營外管局的賬戶,并基本照搬北京總部的投資組合,但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