齜牙咧嘴的孫悟空,藍臉像妖怪的沙僧,BBC這部宣傳片中的最大爭議,來自片中人物元素的形象與《西游記》中相差甚大。不少網(wǎng)友甚至認為宣傳片丑化了孫悟空。不過,考慮到東西方文化和審美觀念之間的差別,宣傳片中的形象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漢奸總是尖嘴猴腮,地主老財永遠長著一臉橫肉。這樣的傳統(tǒng)印象,通過一些電影和電視不斷深入人心,從解放前一直延續(xù)至今。可西方人并不會認同我們的這種傳統(tǒng)。張揚的個性一直是西方人眼中所提倡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姚明進入NBA后,很多美國評論家批評其缺乏霸氣,美國人對于中鋒的標尺是奧尼爾,這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
這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事實上已經在最近10年的時間中被縮小了很多。姚明在美國學會了摔毛巾,西方人也學會了應用中國元素。就拿“龍”這個一直在傳統(tǒng)西方觀念中象征邪惡的元素來說,現(xiàn)在也開始逐漸被接受。來北京參加奧運的德國代表團休閑T恤上,就有一條中國人所熟悉的“龍”。瑞典代表團服裝中融入了旗袍和中山裝等中國服裝的設計理念。放在之前,這是很難想象的。
就拿BBC宣傳片來說,不管怎么改動,對于這些卡通形象,受眾的第一直觀反應就是《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這就夠了。至于其中的改變之處,要理解宣傳片畢竟是給英國人看的。畢竟,《西游記》、成龍、李連杰是西方人對于中國文化的直觀印象,可是當《功夫之王》的所有情節(jié)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時,你不也同樣會感到很無趣嘛?與其無趣,不如來點實實在在的變化。
相關閱讀